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美育

“一流”的多样模式和评价体系

  2012年以来,艺术界有三次兴奋,但又出现了焦虑,第一次是艺术学科“独立门户”,大家很高兴,终于被认同或者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今年,一流学科名单公布和新增博士点的开启。特别是新增博士点,虽然各个省在推荐,但是目前推荐出来的状况令人忧虑。专门的艺术院校没有一个被推出,为什么?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会持续造成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我讲三个问题:第一,有没有一个一流的统一模式存在?第二,一流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第三,一流的评价体系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有一个“一流”的多样模式,关于艺术的一流有没有统一标准?是否可以按照一个标准划分出几流?统一的标准对理工科、应用学科、人文学科是适用的,因为这些问题解决方法、手段、途径都有统一性,而且可以检测。而艺术最忌讳的是统一性,艺术院校必须以独特化、个性化彰显自己的价值,任何统一的尺度、模式都是对艺术院校的一种扼杀。今天中国的艺术院校本身存在同质化的严重问题,统一的一流标准和模式都可能给艺术发展带来严重损伤,如果以其他学科发展和模式评价艺术院校更是对艺术的伤害。不管从学理研究还是艺术创作,模式多样性应该存在于整个艺术界。

  一流的模式可以不同,引领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鲜明的特色,这三点是最重要的。具体体现为,一是历史传统文脉与现实的应对性;二是艺术的建树与人才培养;三是学理探讨与艺术创作;四是世界影响与本土特色,明确文化身份本身具有世界性影响。我以上说的内容不应该以指标、数据来检测。

  关于一流评价体系问题,我认为在评价一流学科或者学位点申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刚性指标与感受认同,并且感受认同比刚性指标更加重要。说一千道一万,这个学校影响度怎么样,培养过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艺术界产生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


美术报 美育 00014 “一流”的多样模式和评价体系 2017-12-09 美术报2017-12-0900023 2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