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盘点

文章导航

回眸2017美术十大看点

与“美”同行

  2017已渐入尾声,2018正阔步走来。推开记忆的窗口,回眸2017年的中国美术,盘点过去一年美术界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与事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回味,且行且思。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建军90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0周年。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中国文化发展举旗定向。笔墨传真情,弘扬正能量,以“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为代表的一场场美术展览,通过一幅幅围绕重大题材、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性创作,展现了中国精神,反映了时代风貌。从艺术扶贫到美术公益支教,美术工作者们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馆藏精品展、“国宝展”、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与西方艺术大师展相呼应,我们纵情于古今中外的每个精彩“瞬间”,馆藏出“深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青年才俊不断涌现;百年巨匠迎来“诞辰”之年,我们依然记着他们,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曾谱写过不朽的篇章;中外佳作在寒冷的冬季拍出了“新高度”,一股暖流似乎正在涌动;今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局之年,“双一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

  告别2017年,美术工作者们将会继续吹着“时代前进的号角”,迎接崭新的2018年,为新时代贡献新力量,以新气象迎接新挑战,用新作为彰显艺术担当与社会责任。

  这期本报总结、盘点这过去的一年,值得大家铭记和思考的重大美术新闻事件,通过十个关键题梳理出2017年值得我们回味的美术记忆。

  喜迎十九大

  主题性创作 展现中国精神

  10月18—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美术界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展览和活动。

  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宣传发布的“时代楷模”、“重大典型”等为蓝本,中国美协组织美术家最新创作了21幅油画和中国画,作品中表现的人物涵盖社会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典型。作品或截取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瞬间,或聚合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贡献,描绘先进典型的敬业奉献、实干担当,热情讴歌他们对中国精神的践行。展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展期也比原定时间延长了1个月。

  此外,浙江、辽宁、云南、天津、广西等各省市区也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中国精神的展览。“红船颂——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美术作品展览”精选了40余件以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为主题的美术精品力作;“奋进辽宁·江山如画——喜迎十九大辽宁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展出了参与工程创作的168位优秀美术工作者的100件作品,集中表现了几千年历史演进过程中辽宁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文化事件和涌现的重要历史文化人物;“云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了一批反映云南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中体现了云南省文艺工作者务实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旋律,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彰显出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实际体现。在新的一年,我们期待全国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精品力作。

  建军90周年

  丹青铸军魂 共绘强军梦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场场美术展览在全国各地举办,纪念着那段火红的岁月,描绘了一个更加蓬勃的未来,为气壮河山的历史筑丰碑,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塑伟像。

  7月27日,由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军事题材美术的特有语汇纵情放歌90年,深情礼赞党领导人民军队走过的奋斗历程、开创的伟大业绩、铸就的精神丰碑,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砥砺奋进。一幅幅美术作品按照历史脉络,对人民军队90年来的风雨历程进行了梳理。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从“国庆”35周年阅兵到辽宁舰下水,当一位位英模人物再次浮现眼前,当一个个历史事件用绘画凝固,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南昌,这个“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建军节当天向公众开放建军雕塑广场,占地16000平方米,经过3年的研究和创作,一尊尊写实雕塑将铭刻“八一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诞生的光辉历史。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我们的队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军队题材作品文献展”展出莫朴、彦涵、力群、黎冰鸿、全山石等知名艺术家的军旅题材精品力作50余件(套),呈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多年来的主题创作成果。“河北省庆祝建军90周年书画摄影主题展”、“脊梁——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美术作品展”、“向钢铁长城致敬——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四川美术书法作品展”、“1927-2017:‘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等也纷纷通过美术精品、航母模型、无人机等部分军民融合的国防高科技成果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全国各地在建军节期间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展览、活动,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展现着中国军队创造的历史和面向的未来,反映出中国人民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一场场展览、一件件作品不仅是对建军90周年的献礼,更是用文艺向这个伟大时代的深情致敬,对和平未来的珍惜展望。

  香港回归20周年

  用艺术展现血脉相连的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全世界华侨华人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一场场艺术交流活动在北京、香港等地拉开帷幕,将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文化以艺术形式展现出来。20年辉煌奋进,20年携手同行。

  6月1日,“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20周年艺术展”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为期一周的艺术展设有“水墨中国”和“叙事中国”两大展览主题,共展出85位艺术家的约300件艺术品。参展艺术家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祖国的景象、香港的风采,为香港各界丰富多样的“回归庆典”活动增姿添彩。

  6月23日,由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共评选出参展作品159幅,除此之外,还特邀了32位美术家参展。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为此次展览专门组织创作10幅(200×500cm)作品,《不忘初心,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更美好》、《香港回归二十年发展成就巨大》、《省港大罢工》、《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成立》、《香港与抗日战争》、《英国侵占香港》、《香港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虎门销烟》、《辛亥革命与香港》和《东方明珠》,都是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期间的重大历史变革,彰显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成功贯彻落实,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发展。

  提及香港,大多人会想到“购物天堂”,这正是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离岸金融中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但在浓重的商业氛围下,香港“文化沙漠”之名也由来已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具分量的10幅主题性创作中,也仅有《东方明珠》为香港画家萧晖荣创作。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转型策略”,希望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成为艺术城市,成效显著。

  1970年,来自巴塞尔的艺廊创办人成立了巴塞尔艺术展,现今成为了全球一致推崇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现在每年都会在巴塞尔、迈阿密和香港举行。2017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涵括亚洲以及西方年轻艺坛新秀和当代大师的杰出之作,多家艺廊展出不同种类的油画、雕塑、绘画、装置、摄影及录像等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在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迸发出了勃勃生机。

  (下转第6版)


美术报 盘点 00004 回眸2017美术十大看点 2017-12-30 美术报2017-12-3000020;美术报2017-12-3000018;6172360 2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