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从经典中感受名校风范

  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蔡元培,提倡以美育改造社会,非常重视博物馆、美术馆的作用,他在1919年《文化运动中不要忘了美育》曾提到:“文化进步的国民,既要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普及社会的,有公开的美术馆或博物院。”正是由于他对美术馆博物馆的高度重视,在创办国立艺术院这所全新的高等艺术学府时,他曾经对于建立大学美术馆寄予很高的期望:“将来若能将湖滨一带,拨归艺大管辖,加以整理,设立美术馆,音乐院,剧场等,成为艺术之区,影响于社会艺术前途,岂不深且远耶!”1928年4月9日,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的国立艺术院举办了开学典礼,蔡元培作“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演讲。

  在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林风眠看来,“艺术运动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社会艺术事业,如建筑美术馆及大规模的展览会,使社会方面能得到接近艺术的机会,艺术亦能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促成一种新的倾向;一是艺术教育,如建立学校,以养成艺术上创作的人材,产生丰富的作品,使社会艺术事业有基础,有充分发达的可能。”(林风眠《重新估定中国绘画底价值》,原载《亚波罗》,1929年第7期。)在他关于艺术运动的设想中,社会艺术事业与艺术教育是两者并举的,并不是一种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建造美术馆不是单纯为了辅助教学。社会艺术事业由美术馆与展览会所推动,艺术教育事业则凭借国立艺术院展开,两者共同形成艺术运动腾飞的两翼,缺一不可。

  国立艺术院自建校伊始就十分重视美术展览活动,从学生阶段性的作业观摩到期末的教学展览,到每年春季常开的周年纪念展览会,再到外地的全校性综合大展,从1929年开始,连续3年在上海、日本、南京等地举办全校师生作品展,它对于提升师生专业水平、扩大学院影响力和推动社会美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林风眠对美术馆建设的重要性,更是有专文论述,即发表于1932年第2期《美术丛刊》的《美术馆之功用》,希望“中国有更多的美术馆在各相当的处所建设起来,已有的美术馆得到各方面有力的帮助更充实起来。”他还在同年发表的《美术的杭州》一文中直接建议:“划西湖为文化艺术区,建筑大图书馆,美术博物馆,使中外游人一接触西湖即如已触及中国固有之文化与艺术。”

  早在1928年8月16日的《申报》的“教育消息”中,就已经刊登了国立艺术院“近有将照胆台空地建筑宿舍忠烈祠、改为美术博物馆之计划”。由于资金原因,1930年还处于“募款”阶段,但是“以期建造一座艺术博物馆”的初心始终没有动摇。直到1935年,才由教育部拨款3万银元,由学院教授、著名建筑师杜劳设计监造,将照胆台、三贤祠改建成陈列馆及部分教室。作为当时国内一流的大学美术陈列馆,对艺术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时事艰辛,1937年至1945年,学院由于抗战西迁,陷入颠沛流离、流动办学的境况,美术陈列馆的建设自然也无从谈起,但展览活动从未间断。直到1946年学院全部复员返回杭州继续在西子湖畔、孤山南麓办学,陈列馆才重新恢复使用。

  1949年5月,杭州解放。9月27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从上海移至学院陈列馆及部分教室展出,共展出作品400余件,一时盛况空前。自此,学院陈列馆在新中国美术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57年学院搬迁至南山路现址,新的陈列馆也紧锣密鼓地于11月开工建设,1958年4月投入使用。直至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校园整体改造,陈列馆才完成其历史使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2000年间,陈列馆举办200余场展览,从国家主旋律创作到实验主题,从古代到现代,从造型美术到设计,从中国到外国,从学院教学到学术研究,无所不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的艺术家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激烈的个体自觉、多元的实验方式,呈现继承、融合、创新及开放的格局,开拓了新时期中国艺术的先锋探索之路,陈列馆正是这一系列变革的舞台中心。正是伴随陈列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了中西融合与传统出新的学术脉络,拓展了艺术教育东方诗性的品格理想,践行人民艺术的思想,深入巨变的时代生活。

  新世纪伊始,学院领导不忘初心,2003年在南山校区整体改造竣工之际,将陈列馆升格为学院直属的独立美术馆,充分发挥了大学美术馆作为学院教学研究成果展示和在社会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获评全国重点美术馆。经过多年的建设,美术馆、民艺馆和设计馆总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三馆中外兼具、传统现代并重,现已成为极具中国美术学院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群。馆群致力于打造社会美育高地和公共文化服务高地,实现“双高并进”;既发展传统,又发掘当下,目标“双管齐下”;既放眼国际,又立足本土,追求“双轮驱动”。

  作为新时期全面推进社会美育的重要阵地,担当着核心价值观的视觉传播、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责任。她和同处于西湖边的浙江美术馆、西湖美术馆等一起,构筑起90年前蔡元培、林风眠希冀的杭州独特的“艺术之区”。

  藏品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以现当代艺术藏品为中心,重点依托学院历史展开师生校友作品收藏工作,形成系统的中国现代艺术视觉谱系。多年来,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历年校友的支持下,美术馆的收藏有了长足的进展,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颇为可观。这些藏品有的展示出校友个人高超的艺术水准,有的呈现学院当年的教学风貌,有的表达对母校的眷念之情,但无论内容如何有异,捐赠者都怀有同样的心愿,即希望将自己受母校教诲的感恩之情诉诸其中,以为存念。

  90年前的1928年春天,国立艺术院在开学之初便举办了教师作品展。2018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历年来师生校友们捐赠的部分经典之作进行展出,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这所历史名校的风范:兼容开放、从容自信。追昔抚今,世纪同心。学院的力量自始至终铿锵坚韧,令人感佩连绵。在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正是在对历史的回望与现实的凝视中,方得以远眺未来。


美术报 聚焦 00009 从经典中感受名校风范 2018-03-10 6725687 2 2018年03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