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人才青黄不接是制砚行业的通病

  制砚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光是石料,也存在传承人断代与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方砚台,从相材、制作到工艺,以及砚铭,处处体现制砚人的修养和功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制砚传承人刘克唐,传承“因材施艺、简朴大方”的鲁砚文化。谈到制砚传承时,他说,“当今传承有两方面,一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主要从技艺方面传承。二是学院的传承,即老师教学生的传承方式。但是,‘师傅带徒弟’往往只停留在技艺层次;‘老师教学生’往往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只有理论,缺乏实践,这是现在大学教育出现的问题。”

  不仅仅是砚台,其他手工艺的传承也是如此。据了解,有些学校师资设置也有问题,即便开设了制砚的工艺美术课程,也并没有把中国砚的文化融进去。宣城市工艺美术大师、宣砚文化研究会理事张明说,传承性特别强的行业,人才青黄不接,是通病。正是由于专业性特别强,过程也比较枯燥,工艺制作过程中,人像苦行僧一样。“在制砚业,夏天还好一些,尤其在冬天,不带水的石头都是冰凉的,而且做胚的时候有噪音,年轻人留不住,年纪大的也留不住。”澄泥砚传承人蔺涛也同样提到年轻人传承断代的问题。

  李江平,作为“80后”洮河砚传承人,出生于甘肃省洮砚乡的一个洮砚制作世家,其祖父李茂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分析道,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制砚的行业中来,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制砚太苦太脏,尤其是发料时粉尘较大,年轻人从学校里毕业之后职业选择也很多,一般不会在制砚这个行业里发展。另外,对于砚台行业,学习两三年只能学皮毛,砚台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年轻人缺少持久的兴趣和耐心。


美术报 聚焦 00009 人才青黄不接是制砚行业的通病 2018-05-26 美术报2018-05-2600011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