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外表之“新”
更要本质之“新”

——评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

  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对社会的敏感是年青人特有的品质。俗话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其所思所行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文化系统中,图像的呈现与文本的功能一样都是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呈现。可以说,全国青年美展是年青人通过图像的呈现对社会的看法和感受的集中展示。从画展的作品看,不少作品反映了年轻一代对社会的看法和责任感,如国画《曦风》、雕塑《冼星海》等是对正能量的宏扬,而《共享单车》等则是对社会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所产生的无序的一种担忧。这是在担当精神下题材和内容的创新。

  从创作方法上讲,在创新的大环境中,青年艺术家对绘画作品从题材到画法上作的一系列尝试,呈现出融合、跨界、精细化等绘画特色。

  一、融合。从一些获奖的作品看,如油画《观景》、国画《陌上花开》等,如果不在画展现场,人们很难区分是油画、国画,还是装饰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文化融合来解释。自从十六、十七世纪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洋绘画起,这种融合从未停止过。但是这种消解画种的创新,不知是好的征兆,还是当代青年技穷的表现。这种融合是否值得倡导,还有待于理论家的进一步计论。

  从深层的文化结构看,国画和西画遵循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绘画方式。国画注重道德修身,笔墨与人品是传统绘画的核心价值;而西洋绘画以求真为核心价值。二者能否融合,如何融合值得探索,如果仅仅从外表上融合肯定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能否通过“多识鸟兽草木”来识“仁”,是年轻的国画家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跨界。跨界一方面表现在国画与油画、国画与装饰画的区别上,这种跨界多少带质疑的性质。但在插图连环画创作中,却开出了瑰丽之花。连环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的叙述方式,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繁荣后,随着电脑动画的兴盛而走向衰落。这次青年画展,年轻的艺术家创作的插画技法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否意味着连环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又出现重新繁荣的趋势。

  三、精细化。从理论上讲,物象精细化的刻画是求真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绘画技法成熟的表现。如水彩画《礼赞大地》、插画《不朽的吟唱》等的精细化处理令人赞叹,传达了画家对细微处的观察体验。但自从冷军等画家把精细刻画发展到极致后,这种画法是否被人误解为炫技,或对照相技术的重复。正如理性与宗教的分离使得西洋绘画具有了魔幻般的视觉效果。然而,只有那洞察人性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才具有永恒的价值。青年艺术家可否在精细刻画之余,更注重意义世界的追寻。

  总之,以创新来形容本次青年国展很贴切,在欣赏之余使人惊奇不已。原来油画、国画可以这样画,插画、水彩画能画得这样精细。这就是很多朋友观展后的感受。然而,从理论上讲,“新”与“旧”在比较中才具有意义,“新”能给人以“惊奇”之美。我们不但要要挖掘曾经的“新”,外表之“新”,更重要的是挖掘原创之“新”,本质之“新”。对于创新,年轻的艺术家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艺术时评人)


美术报 聚焦 00009 外表之“新”
更要本质之“新”
2018-06-16 美术报2018-06-1600011 2 2018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