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行动的“利”
■周春花(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我国汉代大思想家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018年7月,笔者有幸组织了蒲公英行动海南琼中乌石学校夏令营项目,在参与过程中发现,蒲公英行动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享受艺术之“利”,给志愿者们带来专业成长之“利”,给基地学校带来特色课程之“利”,给参与高校带来学科建设之“利”。
孩子们的享受艺术之“利”
2013年登上我国南端的海南岛,笔者随队进入乡镇中小学校调研,光着脚丫的孩子们,满面热情的笑容,勾线笔加水彩笔的作画工具,更多孩子甚至没有携带任何美术工具,如此简单的美术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各个学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毕竟乡村孩子所能够享受的优质美术教学资源有限。蒲公英行动正是通过夏令营项目以及种子老师培养,将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输送到偏远的乡镇中小学校,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享受艺术之“利”。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里满含着对本土民间美术、丙烯、陶艺、版画、装置等多种多样艺术的喜爱之情。
志愿者们的专业成长之“利”
在筹备蒲公英行动海南琼中乌石学校夏令营项目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认真编写《美育下的黎族》本土文化教材,制作教具。在夏令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志愿者们身心投入地完成美术课堂教学,还通过美篇记录和分析每一节美术课程的结果和成效,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其中有研究生志愿者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运用到夏令营项目中,做到了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给志愿者带来了专业成长之“利”。
基地学校的特色课程之“利”
曾记得,近20年前笔者在小学工作期间,校领导和老师们谈得较多的是“×××同学成绩很好,考上重点中学很有希望”“今年我校期末考试成绩排名××”。
时至2018年7月,我们来到海南琼中乌石学校,学校副校长是美术老师出身,校长谈的是书法教室墨韵书香、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蒲公英行动主张开发本土特色的美术课程与基地学校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能够给基地学校带来特色课程之“利”。
参与高校的学科建设之“利”
笔者所在的美术学学科是海南省的特色重点学科,一直在打造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特色。高校对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锦、黎族船型屋、黎族藤竹编工艺等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深入,成果丰硕。藉由蒲公英行动,这些研究成果走向中小学校,从书斋迈向教育一线,既有学科特色,又能保持发展活力,能够给参与高校带来学科建设之“利”。
作为初次参与者,笔者眼中的蒲公英行动有利于孩子享受艺术、有利于志愿者专业成长、有利于基地学校特色课程、有利于参与高校学科建设,是从美术视角实践“记得住的乡愁”,探究地方优秀传统美术文化进课堂的方法,最终实现“以美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利国利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