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时评

力度与高度:再说巴巴

  近日,《美术报》以三个版的体量,介绍了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的“巴巴作品中国巡展”。而我对这位画家情有独钟,在上初中时我就知晓了这位罗马尼亚的著名画家。当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图书馆我们一直可以看到《罗马尼亚画报》,而在该刊物上就多次领略了他的作品——鲜明的个人风格,强烈的明暗对比,概括凝练的艺术处理,在我学画阶段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至今,他仍是我学习的楷模。上个世纪90年代,他的个人画展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我专程从杭州去北京观摩,可以说他是一位影响我终身的大画家。

  于是,我专门带了我的研究生去艺术中心参观学习。我们在巴巴作品前,又一次被强烈地触动了。随着阅历的加深,我对这位哲学与文学专业出身的画家,在内涵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形式表现上有了更新的解读。

  与之前展览不同的是,这次我看到了一些巴巴为大创作而作的小速写和色彩稿,十分精彩,甚至超过完成之后的大作品。因为画面处理的意识更为清晰明显,更为轻松自如。我认为,他的作品力能扛鼎;在油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一、鲜明性。巴巴油画作品以写实的面貌出现,但他把自然光线运用得极为自如,将明暗对比放到最能够表现对象特征的交界线上,从而将对象的物理特征转化成了艺术形式的手段,传递出来的效果十分鲜明和感人。

  二、概括性。巴巴善于将一切琐碎的东西概括,与一般的画家不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平面化与立体感高度统一。远观像是一种颜色平涂,近看却是处处不同。这使我想到了许多优秀的版画作品,有力度,但巴巴的作品比版画更耐人寻味和丰富多彩。尤其对外轮廓的处理,非常整体,单纯而不简单。

  三、色彩性。巴巴喜欢油画色彩的大块对比,表面看去只用了白、红、黑几种,但仔细琢磨,发现他的冷暖色、补色等关系用得十分到位,鼻孔和脸颊上的不多冷红,一下子将色彩的透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他对色彩的驾驭得心应手。

  四、松动性。他的许多油画作品都画了又画,常常以刮刀代笔,刀刮之处,留下了模糊效果,充满神秘感,浑厚感。有的人物眼睛,都是朦朦胧胧,但有的嘴巴、鼻子却是很明确。这种对比之下的松动性,显示了他的魄力和过人之处。

  五、丰富性。与我们看到的印刷品不同,这些油画原作的技巧多样,色彩非常丰富,亮部的厚笔触,暗部薄得可以看到底子的布纹。尤其边缘线的虚虚实实更令人叫绝,实的地方如同刀刻一般,果断明确;虚的地方模糊一片,几乎看不到明显的转折。

  六、精神性。巴巴一生画了许多自画像,从年轻时候的风华正茂、中年时期的桀骜不驯、老年时候的洞察天地……。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充满了精神性、戏剧性、哲理性。包括他笔下的轧钢工人、戏剧家、医生、小丑、国王、平民……都充满了个性和生命力。表达了他一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正当我们认真观展之际,巧遇了全山石先生。他一头银发,虽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不由得让我回忆起我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时候,油画课程有幸得到他的亲炙,受益匪浅。而老先生非常和蔼,平易近人。我对他说,这些都是水彩画方向的研究生。他回答,绘画材料都是为画面服务的,用什么材料绘制并不重要。这与我的教学理念完全一致。之后,他带领我们又仔细地解说了几幅巴巴在纸本上的小作品,并且强调这些画面都是用水粉材料完成的。

  是啊,全山石艺术中心自开办以来,举办了许多好展览。而这次的巴巴展的引进,对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对油画艺术语言的研究,对绘画个性面貌的追求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向巴巴致敬!

  (作者为中国美院教授)


美术报 时评 00005 力度与高度:再说巴巴 2018-12-01 8865704 2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