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赏析

文章导航

卡巴内尔

  著名的19世纪艺术史学家罗伯特·罗森布鲁姆(Robert Rosenblum)在《奥赛博物馆的绘画》一书开篇写到:此书首先以学院派艺术为背景,让我们看到了像布格罗和卡巴内尔等大师的作品,他们虽然长期被忽视但最近越来越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兴趣。回望美术史,我们发现源于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传统,随后流行于欧洲的19世纪法国学院派艺术,其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对当时世界艺术发展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亚历山大·卡巴内尔(Alexandre Cabanel,1823年-1889年)便是这一时期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院派画家之一。

  卡巴内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作品以历史、经典和宗教题材为主题,同时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在17岁的时候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学习,师从弗朗西斯·爱德华·皮柯特(Franɕois-Édouard Picot)。1844年他的作品首次在巴黎沙龙展出,1845年获得罗马大奖。他在1865年、1867年和1878年的沙龙中屡获殊荣,在1863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1864年,被任命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教授。

  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工业革命与近代化学的发展也促成绘画材料的进步。由于媒介与颜料的光泽质量进一步提升,卡巴内尔运用的油画技术在画面中创造出了与绘画主体丰富和奢华层次类似的光泽。这些给予了作品更广的深度感,薄薄的油画层为场景中的对比暗色和浅色提供了惊人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接近于真实的对象。

  在卡巴内尔的《菲德拉》中显示了他对文学的迷恋。这种迷恋始于他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在那里他接触到古典文学作品以及上个世纪的法国重要作家。为创作该作品,卡巴内尔研究了公元前429年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希波吕托斯》,这部剧详细描述了菲德拉对她的继子希波吕托斯的爱和背叛,后者拒绝了他继母的爱。然而法国剧作家拉辛(Racine)在1677年写了多个关于本剧的新版本,这些版本在卡巴内尔生活的时代进行了多场演出和庆祝活动。鲁昂美术馆馆长西尔文·艾米克(Sylvain Amic)暗示,由于当时代人对该剧的关注,卡巴内尔很可能试图在迅速发展的拒绝传统题材的艺术中恢复了对古代的兴趣。这件作品是卡巴内尔的晚期作品,他从1840年一直画到了1889年去世,曾在1880年的沙龙展出过,后来卡巴内尔将其捐赠给了他家乡的法布尔美术馆(Musee Fabre)。

  作为一名成功的学院派画家,卡巴内尔对绘画从题材到技法等细节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在19世纪广受欢迎,其声望和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教学生涯也让他拥有世界各国众多的学生,其中就有费尔南多·高蒙(Fernand Cormon)、朱利斯·巴斯蒂昂·勒帕热(Jules Bastien Lepage)、阿里斯蒂德·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亨利·培根(Henry Bacon)等。

  回顾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绘画发展历史,当艺术家的个性和创作的多样性与单一的评价标准形成矛盾后,学院派艺术被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抨击也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像在美术史的著作中,常常把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与爱德华·马奈的《奥林匹亚》进行对比分析,因为这两幅作品创作自同一年份。之后卡巴内尔的作品在其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上遭到现代主义的批评和诋毁,但在当时大众的评价又是完全相反的。历史的发展如同潮水一般裹挟着艺术前行,但每一种艺术形态都在其所处的时代放射着光芒。法国学院派绘画作为19世纪最具话语权的主流绘画,曾在艺术舞台上辉煌至极,值得现在的我们去重新关注和思考。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博士)


美术报 赏析 00032 卡巴内尔 2018-12-01 美术报2018-12-0100009 2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