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178版:祝贺专版

襄阳论道——荆山楚水北派山水名家邀请展暨北派山水学术研讨会(二)

  蒋志鑫(中国画学会理事):

  我是崆峒山的儿子。作为一名现代艺术家,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表现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地域,是我的使命与追求。我首先从画崆峒山起步,起初采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点线技法,把崆峒山观察表现得烂熟于心,又把描绘西部山水风貌、表现高原雪域神韵作为我的创作目标。石涛《画谱》“无法而法、乃为之法”成为我终生艺术创作的法宝。

  纵观中国画的历史本身就是不断地认识与表现,传承与创造,超越与发展的历史。笔墨的评判也有它自身的客观标准。有作为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笔墨,应该建立起自信心与使命感,用笔去表现自然界生动活泼的形象,用水墨去体现自己天资学养的功力,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而不是从外表上去模仿古人所创造的笔墨样式。

  笔墨从来就没有底线,自然山川才是笔墨的真传。

  每当我面对自然,以虚静的胸怀领悟自然的无限,创作时超越客观自然的外在形式,深层挖掘创作对象的内在真谛时,我自觉捕获到了东方的艺术精神,以艺映道,道法自然。无论用线、用皴、积墨、泼墨,都只是表达思想与见解的手段。

  我希望把这种体悟,通过我的画传达给人们。驻足画前,能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躁,陶然于画中的意境,放飞心灵,拥抱自然,使心灵深处得到一刻宁静的栖息。

  鞠太运(襄阳市太运美术馆馆长):

  新北派山水是中国北派山水的发展,我们继承传统,发展传统,更重要的是学习传统。学习历代山水画家,特别是五代山水大家范宽、郭熙、李成等创作的优秀作品。要学习,要研究,传统山水画的章法和笔墨,好的东西不能丢,历史上的北派山水画,都是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画面给人雄强,厚重,博大深远,气势雄伟的感觉。当然学习传统是为了创新,我认为师恩钊先生领军的新北派山水更关注的是精神层面,它是一种观念,紧随时代步伐,具有更多的包容性,且没有地域性的局限,超越南北之限,是当代主流山水画的代表。从写生到创作,对作品的创作认真严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强调个性的发挥,更具时代性。作为山水画首先强调骨法,结构,书法入画,笔墨精湛,章法严密,神完气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山水画注重写生,长期扎根于荆楚大地,受荆楚文化影响在画面中多体现南北之间的山水,将北方风骨与南方韵润结合,更多的表现神农架风光博大、厚重、旷野,山高谷深,林木葱郁的原始森林。画面中融入荆楚文化中的神密、浪漫、抒情、夸张的手法,有些地方追求单纯的抽象和笔墨美。绘画是符号,是艺术家自已的艺术语言,是个性的张场,是心中的山水,是自然集中的典型再现,是自感而又感人的。当代北派山水是传统与现代的产物,是时代的强音,更是和伟大时代同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钱。

  于永茂(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

  刚才很多老师讲得特别好,我认为北派山水画,也是刚才大家所讲过的追求一种博大一种雄强。我认为还有就是追求一种境界,中国山水画它有一个博大的境界。我经常到大山大自然中去写生采风,我的感受就是,感悟名山大川,沐浴在天地之间,将在自然界你所看到的这些东西转化为笔墨。刚才施江城先生也讲到,这里面有一共同点。北派山水无骨不立,无墨不韵,我追求的是北风南渐的这么一种追求。刚才师恩钊老师讲的关于写生讲得非常好,中国画的写生不同于西方的写生。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理解应该怎样去画,怎样去表达,对自然的一种感悟和感受,我觉得这方面是很重要的。古人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也特别注重这个,我们所表达的,所看到的东西并不是照搬其自然,照搬外象。我觉得作为画家应该不断地感悟自然,在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一种境界,提高自己对绘画的一种修养,我觉得这方面应该是作为一个画家该不断追求的内外兼修的一个过程。

  陈克永(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

  我们这些艺术家有共同的艺术取向,这种共同的艺术取向和审美意象,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我理解北派山水,不仅仅是地域的问题。我想这主要是精神的问题,精神上的审美取向一致。我们这些画家,大家一起有共同的追求,就是对壮美、博大、雄浑有这么一种感觉。我想我们古代的文人也是这样的,比如曹操的观沧海、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辛弃疾、岳飞等他们都是在追求精神的博大,雄浑的气概。它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有的艺术家,有的诗人他写出来的就是婉约诗,就是小桥流水人家,是那种哀伤的感觉,但是你看辛弃疾和曹操。写出来的就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感觉,我想这就是艺术家气质所决定的。北派山水就是凝结在这种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派别他是精神的凝聚,不是地域的问题,比如说南方,南方有好多壮美的山水,不同的人画黄山有不同的趣味,渐江他画出了那种高古硬朗的感觉。如果让我去画,我一定会画出博大厚重的黄山,同样一个景不同的画家去表现,是不一样的。我强调人文精神气质,一个艺术家是把自然的精神和自己的精神凝结在纸上,这就是艺术家。所以说我们大家走在一起,有共同的审美取向。我们都是追求大山大水那种雄浑博大的精神,倒不是具体我要表现长江以南的山还是长江以北的山,不是这个,也不是西北也不是东北,我们是一种精神,所以说我们具有北派的这一种精神很重要。

  郭正英(中国西部画院名誉院长):

  北派山水传承至今,艺术创作和探索后继有人。坚持和继承北派山水,我认为,首先它是一种态度和主张。虽然艺术是个性的,但它也是多元多样的。中国山水画从形成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唐五代起,一批山水画家显明地进行了北派山水画的实践,形成了“北方山水画派”。在当今艺术实践活动当中,作为北派山水画的传承者,对艺术还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更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要有鲜明的创作倾向,要清晰地了解北派它有一个怎样的历史脉络,它的发展究竟经过了怎样的历史阶段,它有怎样的艺术特征和规律,等等。另外,它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既然你要画北派风格的山水,就有一种责任去传承和弘扬先人所创造的很多艺术成果,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这是一个责任问题。第三,它是一种概念。北派山水首先可能是个地域的概念,因为师法自然,客观物象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没有客观物象,没有自然,那么艺术家肯定就是闭门造车,所以出现更多的北派画家就是因为有北方山水,有了北方山水就有了北方山水画家。当然这里面也有南方人和北方人这一说,因为南方人和北方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所体现的精神气质是有差异的,也是形成北派山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概念里面更重要的是学术因素,北派山水强调雄浑大气,强调高远厚重,强调大格局全景式,这些东西都是北方山水所追求的,所以它和南方山水的创作还是有差异的。如果说南方山水强调阴柔、灵气、情调,北方山水更多强调的是大开大合,高远雄浑。再一个概念,它可能是中国道家文化理念对北派山水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这都是相通的,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现在的画家追求审美取向和艺术探索方面,有很深的哲学概念包含其中。我个人觉得,北派山水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的目标,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努力。

  陆天宁(首都博物馆画院副院长):

  我曾生活在西藏8年,因为那里的山最高,那里的水最长。我把西藏的山称神山,西藏的水叫圣水。我一直在画神山圣水。高寒缺氧,又是高原之巅,离太阳最近。我自然把我的画划到西部归于北派。西和北会让人想到荒凉,广袤,厚重。我的山水只有大黑、大白,只有原色。只有大墨和色块表达心情,传达视觉,我善于用黄色铺满大地,还有蓝天和雪域,红衣喇嘛……“诗为心生,画从情出”只有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找到你的本真,你的大树根扎得越深,往上长出枝叶才会茂盛。学习艺术是有方法的,而创造艺术是无法的,只有独特个性的艺术才能成为不朽的传承。我画了大量的写生,深入研究高原独特的地貌,地质结构,深入研究雪域高原上藏民族的宗教与文化,用最纯洁的心灵虔诚地画出神山圣水,表达自己心底的最强音。

  张明川(中国画学会理事):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我们对北派山水的观点和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有一定共识。我们研究北派和南派的区分,不能仅局限在南北山水地理特点的差异,而更主要关注画家的思想理念和艺术取向。我长期在部队从事军事题材的创作,但更多的也是画山水比较多。军事题材创作,特别是军事山水题材,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强调作品的力量感、崇高感,作品要追求阳刚大气,要催人向上,而轻烟淡墨和逸笔草草对表现火热的军营,表现宏大的作战训练场面显然是很难体现的。所以我的创作也侧重于笔墨塑造,常常要设计一些大的水墨团块,营造强烈的视觉冲突,甚至要满构图,大视角,这些都符合北派山水的艺术特征。

  当下,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之中,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重振北派山水雄风,呼唤阳刚大气,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激发民族奋发向上,这是时代的呼唤。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崇尚大美境界的山水画家,就应该不断拓展艺术大视野、表现大气派,构造大境界。我觉得要想画出气势雄强博大的山水画,把北派山水艺术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特别要在学术上下功夫。

  在中国画历史上,董其昌把南宗和北宗划分得比较主观,但他也没有强调山水题材的区别。要表现北方的大山大水,笔墨上要有厚度和力度,下要有体量,特别是大幅和巨幅画面的创作,必须注重总体构成的经营。笔墨的塑造,画面的层层皴擦积染,它需要一个反复的积累,这是北派山水技术上的重要特征。当然,北派山水的意境追求,也不能一味局限于塑造,这也是当年董其昌崇南贬北的原因之一,我个人认为,北派山水创作在艺术处理上,在学术探讨中也要适当向南宗的绘画理念吸纳借鉴融合。南宗山水注重笔墨表现,注重性情抒写,注重对形式语言的高度提炼,这也值得我们每个画家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绘画毕竟是绘画,无论是南宗北宗,山水画最终讲究意境,讲求个人情怀的抒发和精神的释放,更讲究个性审美体验的表达。和而不同,有容乃大,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这一点在今后的创作中应该特别注意。

  刚才王镛老师也提出了结构问题,这个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搞大创作,结构是创作前期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艺术创造,它一定要符合美的规律,包括黑白灰关系、平面构成、浓淡干湿、块面和色彩处理、画面节奏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归结到结构里面去研究。尤其是一幅较大的山水,结构是决定画面格局的关键问题。我们画大山大川,无论是西部山水,祁连昆仑,还是黄山、太行等,都必须要在结构上下功夫,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笔墨的叠加,而是一个有灵性、有思想、有个性追求的创造过程。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加以重视的环节。

  最后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一个有志于创造崇高山水意境的画家,首先要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要有对艺术勇于奉献的精神。因为画家每一幅创作都要凝聚他说不清道不尽的心血和情感投入。山水画家体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绘画艺术的钟爱。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就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来对待艺术创作,把北派山水精神发扬光大,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

  尚辉总结语

  大家都说了很多,很有启发,对北派山水的发展提出很多看法和意见。我最后强调一下。我们北派山水已经举办了三次大型活动。在师恩钊先生的带领下。特别希望北派山水画派能够繁荣发展下去,我们希望北派山水画派的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能够定位在历史上、艺术史上。

  我们今天存在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写生。但是我们的写生是不是能够和你的个性结合在一起。李可染说我为祖国山河立传,这句话说得特别漂亮,但是不要被这句话迷惑,我们每个画家对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选择,一个有个性的画家,不可能每座山都去画,所以我想说每个画家在去写生的时候,要形成自己的个性,要凸显出你的个性,要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山去表现它。第二个我想说的是王镛先所说的结构问题,说我们和古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今天画的山水画,有一种当代人的视觉感受, 时代精神。我们现在更注重它的视觉经验,是不是更符合我们今天当下的视觉感受,因为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中,对抽象艺术是非常感兴趣的,或者说我们把今天画面所体现的现代精神,体现在画面结构中结合在一起。我们要对自然形态的结构表现中能够脱离出来,在画面的内部,在自然形态的内部凸显出它的结构。我曾经也谈到过从笔墨个性到图式个性,就是说这个结构是不是你所表现的这个山水能够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是不是形成个性,这是很重要的。第三就是我们谈的笔墨问题。笔墨,如果说我们今天山水画水平还不够高,但是有胸襟和修为啊等等这些都在说。但是这个修为和修养最终都要落到笔墨上,我们的笔墨没有个性,我们笔墨水平不高,我们是画不出山水画的。所以说诸位的山水画在艺术史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没有多大的地位。所以中国画最难的就是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笔墨个性。我们探讨了半天,南宗北宗其实都落到笔墨上。不是说南派山水画笔墨不够雄浑,不够厚重,不是这样的,这个四王的山水画,是干皴中求得的一种厚实和湿润。那么我们今天的北派山水画,实际上用水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如果把传统的笔墨加到我们的今天的山水画中,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不能在笔墨语言上有很大提升,形成自己的个性,那我们的北派山水画的高度就会受到影响。


美术报 祝贺专版 00178 襄阳论道——荆山楚水北派山水名家邀请展暨北派山水学术研讨会(二) 2018-12-08 美术报2018-12-0800001 2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