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125版:祝贺专版

为李俊说几句

■徐利明

  李俊是上海人,学书法有家学渊源。9岁后随父母支援内地建设,由上海迁往南京梅山,在此生活了近30年。也就是说,他曾长期在南京学习、生活、工作。他的成长,自童年、少年,以至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自2000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文联工作,至今尚未满20年。据此经历可以说,他也是南京人!

  说到学书法,他与南京更有着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他自述,学书法完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自学,勤奋钻研。在南京,他有机缘获桑作楷先生赏识,在其指导下,学习草书;后又通过海上名家黄若舟教授引荐,拜尉天池教授为师,开始系统的书法学习,而重点在魏、晋、唐楷书和晋、唐、元、明草书。而尉、桑二师皆为江上老人、“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弟子,一脉相承,李俊由此获得了常人欲求难得的宝贵的指导,以及甚具高度的书法审美观的陶染。而这,正是今天我们所见李俊的书法作品用笔明快而有蕴藉,用墨又讲究变化的渊源。

  李俊的书路比较宽博,这又是在南京打下的基础。他在老师的指导下,钻研隶书、楷书与行、草书多体,入帖甚深,而在创作中能不囿于成法,有自己的个性发挥。其隶书中含篆意,楷书中有隶意,大草中时露章草意,而整体气势甚为痛快,不假修饰。

  李俊学书爱琢磨,有思想。他认识到,成功的书法家,内在心性修养和外在技巧训练的双重提升才是保证。关于创作,他认为是在不断临摹、体验范帖的基础上的再表现,既要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同时要有范帖的技法要素为支撑。所以,他从研究古代先贤如何传承与变通前人书法的经验(如米芾再现王献之、王铎再现王羲之、元人草书再现晋人草书等)中获取灵感与借鉴。他对书体间的互补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如学习草书特别是大草,需有篆隶学习作为辅助,仅由唐楷入草则使转不灵。由此可知,李俊多少年来在书法道路上不断有所进益,从未停滞。我衷心祝愿他在上海文联管理工作岗位上不断为一地书法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其自身的书法不断有新的提升,进入新的境界。我作为他的南京老乡,坚信他的书法艺术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2018年初于南京艺术学院工作室

  徐利明(文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江苏省书法创研中心主任;中国致公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草书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美术报 祝贺专版 00125 为李俊说几句 2018-12-08 8818443 2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