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纹样演绎当代文化
■张 婧(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王小丁(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教师)
以创意纹样演绎当代文化
■张 婧(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王小丁(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教师)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纹样就像是一台台历史的留声机,录刻着历史的变迁和思想、文化的碰撞。即使在当下,纹样并没有因为长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冲刷而黯然失色,反而增添出新的色彩。纹样既然能承载历史,那么它能预见未来吗?
——编者按
艺术创意与科技融合的跨界,设计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新的现象,其中纹样设计在未来的成像是共同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从而探索因为生活方式而改变之后的图形在建构、传承上的演绎和诠释,当我们的文化、观念和纹样在创新、开放、跨界、共融的未知世界,在无限的空间中想象和碰撞所带来的视觉和感觉可能。
“2018成像未来——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纹样之文化解读研讨会”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内举行。大赛项目由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自2018年10月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是杭州文创博览会的亮点。大赛作为发掘和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国际专业平台,勾连纹样和产业、纹样和品牌的设计互动,进一步推动“本土原创”的核心价值,推动杭州文创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本次大赛共评出最佳概念创意奖1项、最佳材料创意奖1项、最佳应用奖3项、优秀奖9项,四所院校获得集体组织奖: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攀枝花学院、西安培华学院。
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设计师,旨在通过对纹样的未来成像,探讨图像、科技、人和未来的呈现状态以及生活方式。大会希望通过讨论未来纹样上的形式演变,进行深度思考和学术探讨。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吴海燕的发言分成五个主题,一是科学发展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二是境遇、生活方式与文化样式,三是科学、生活与纹样的关系,四是传统专业的危机与潜能,五是构建开放、跨界、全域系统的学科。她说:“中国人很有意思,图和文经常是并存的,而且从图和文里面能看到文化、生活方式,能看到技术,所以这些东西是中国独有的金山和银山。丰富的科技资源带来更新创意,人工智能技术使图案产生多方位、多层面、多立体的影像,为生活装点更美好的一切。”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姜绶祥说,从事设计要从想象的领域开始。设计是需要想象的,没有想象,创新就没有价值,但想象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怎么样在一个系统下把想象冠以实现,这需要技术的支撑。姜教授的研究有关纤维和面料、应用金属材料改变布料表面色彩图案,他以自己的实验案例告诉我们,设计需要通过跨界去实现更加舒适的功能性,环保可持续是所有设计的根本和目的。而且设计要结合实际,考虑质感的同时考虑生产成本。他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从纤维材料、染成工艺入手,探讨面料设计的装饰性、环保性和科技性,呈现材料、结构、工艺生产的交汇,体现面料设计传统与科技的结合,极具现实意义。
“我们能够教未来吗?”这是法国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教授Roland Schär(罗兰·斯查)非常激进性的一个开头,他想要去强调我们经常在教学中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设计艺术学院,怎么能确保现在的教学是对学生未来有用的?不是去传述知识,而是去传播未来,让未来去浮现。最后他总结到创新不是选择而是义务,就如骑自行车不前进就会摔倒。解决社会问题是设计教育的根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哪?我们就是大数据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因为我们的设计想象使得技术不断推进,以此来服务于设计。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师Vicki Fong(维姬·方)则强调要把文化的传承和纺织专业结合起来,图案的呈现方式从传统的丝网印到数码印刷再到现在的3D打印。在未来,对塑料产品的利用是要可持续性的,可循环的,基于高科技的帮助让生活更环保。她说:“人类的演变中,不一定是最强大的活下来,也不是最聪明的活下来。而是适应改变的活下来了,在未来或者现在要思考一下,从环保角度怎样改变,未来能够更积极地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郑巨欣讲到的关于图案动机的三个基本理论,第一个称为面饰理论,第二个称为象征主义理论,第三种称为艺术意志理论。从三个图案动机的基本结论着眼于未来的图案或者纹样设计,结论就是中国的图案世界实际上分别是由象征主义、艺术意志、材料技术图艺构成的。中国的图案世界是一个多元互动的世界,中国图案的象征性是贯穿始终的,技术性间接左右图案的风格,主要是艺术意志和象征主义交融在一起,左右着装饰艺术的发展。郑巨欣的理论文化背景非常强大,听众要有一定的史学观才能剖析其中深刻意义。
法国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教授Steen Halbro(斯蒂恩·哈伯)认为现在的设计趋势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设计是存在于设计师的脑海中的,但是要想设计长存,就必须和公众去互动,它的运用也涉及到相关的知识、资料和科技。关注图案,能看到它里面蕴含的信息,提取这些信息来作为灵感的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图案,去想象一下未来的服装。而享受时装和便捷生活的时候,也要思考这些事物如牛仔布、快递包装等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伤害,能不能从设计角度去解决这些污染?所以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
北欧家纺协会教授Elisabeth Brenne(伊丽莎白·布莱那)想要告诉观众,灵感的来源可以很简单,就如她给大家展示的图片,南非村口的建筑物上面简单的几何装饰纹样。而技术的进步可以支持设计更完善更便捷,她说:“在瑞典和欧洲有很多技术的发展支持家纺和印染,能够促进在应用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欧洲也看到现在年轻人对纺织、编织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尤其是家纺产品。现在最好的就是可循环材料做出的图案,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