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书法

海派书法的分期

  鲍贤伦:海派书法的分期问题,要搞明白“海派书法”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当这些艺术家在世时,不存在海派书法、甚至海派文化这样的概念。海派既不是一个区域的名称,也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是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谈到海派,是对过去某一时间的追忆,是我们作为后人“给出”的一种看法。

  海派文化是旧学养积累的成果,是江南文化和欧美工业文明结合的产物。随着观念和视野的拓宽、社会进步、市场逐渐打开,使上海成为一个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艺术地域。我们现在分期,从年份上或是类型上都是一种分期方式,但无论如何分,都把吴昌硕、沈曾植、曾熙、李瑞清这批人作为早期代表,他们在年代上更早一些,旧学养也更深厚一些。沈尹默、吴湖帆、白蕉等为中间时期代表,后期的代表有王蘧常、谢稚柳、来楚生等,由于后期的下限比较难确定,一般以方去疾为界。每个时期,海派书法的代表人物都有10余人。

  从本质上来说,“海派”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最大的特征就是兼容并蓄。海派是特定时代条件造成的,“海派”之前没有,之后也不会再有,因为现在发展的机遇不再特别集中上海,各地的人都可以有所作为。

  刘一闻:对海派的界定的确是一个蛮复杂的话题,从地域性讲、从风格上讲都很难作出确切的定论。海派的叫法,是后人在回顾历史总结前人艺术创作时提出来的概念。海派的分期,学术界也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分前期和后期。所谓前期的下限到吴昌硕,上海博物馆在陈列书法和陈列绘画的时候,把吴昌硕作为清代最后一个艺术家来定位。后海派习惯上从沈尹默开始,这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如果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话应该还可以分得细一点的,比方说被确定为前海派的人物可以追溯到从上海开埠,一直到1927年吴昌硕去世,这是一个大概分段。1949年以后,则以沈尹默、白蕉为代表。沈尹默、白蕉和潘伯鹰为后海派的最初代表人物,来楚生、王个簃和王蘧常这是第二层的,这不是以年龄先后而是以去世的早晚分,这么分我觉得比较客观。再往后还有谢稚柳、唐云等。再之后是胡问遂、任政、赵冷月跟方去疾。

  上海的书法创作至今为什么很难做到脱颖而出,是因为前面的名家太多、“枷锁”太多,这个现象会不时地制约创作上的自由性和想象力。


美术报 书法 00017 海派书法的分期 2019-01-05 美术报2019-01-0500010 2 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