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时评

艺术批评的
独立性

  艺术批评的

  独立性

  ■杨大伟

  对于艺术理论尤其是艺术史论研究者来讲,艺术批评体现在它的针对性分析能力,这也需要艺术批评者的辨识能力以及理论素养和精神感知力和判断力。但就艺术创作而言,除了需要个性禀赋,还要有相应的艺术历史知识及对当下艺术发生的主观判断。若艺术批评缺失了上述所讲的能力,就无从进行判断分析和批评。所以,我们将艺术批评认定为是对于艺术现象、艺术精神、艺术创作等内涵、意义、价值的一种针对性分析评判。期间可能发现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的内涵,也可以说生成了另外一种艺术精神,但绝不是功利性的附庸。

  市场经济的作用,艺术批评曾经因为不能给予创作者市场回报一度被冷落。虽然批评者为了所谓的市场推动做出努力,但赞扬式批评和吹捧式评论反而双重地伤害了艺术批评,进而导致艺术批评的独立性价值被削减。至今,艺术批评回到批评的独立轨道成为必然,否则必将沦为艺术创作的附属或炒作工具。艺术批评未必去协助扩大艺术市场,因为批评者不能代替艺术创作。创作者既不能要求批评者为市场利益助威,也无法将批评作为指导者。每位创作者都有自身的感悟和出发点,而批评者通过与创作者沟通可以解说作品自身的内在逻辑。因角度和分析切入点不一,多样化的评价也属自然。好的艺术批评不会引导观者进入非好即坏的两极化情绪,而是给观者更多的可能或更多元感受创作者思考的角度。

  真正的艺术应基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传播三方构成,纵览全球被认同的艺术家基本如此。艺术批评一般体现在三方面的功能:关注艺术创作本身,通过媒体引起社会对艺术的关注而形成影响力,提高观者的艺术感知力。缺乏真正的艺术批评,我们的当下艺术创作显然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说精神上依然不在当下。创作总有难以言说的艺术灵性伴随始终。艺术的灵性取决于艺术家的深邃感知和创造,也不是基于以往艺术经验的总结仿造,而是在以往基础上的不断突破。一般来看,艺术家创作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行动,而艺术批评的功能在于通过接近这种创造行为加以阐释,进而判断高下得失。批评家虽然不是艺术创作者,但要借助于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达到另外一种创造即思想和价值的阐释。作为精神生产,批评者应从作品中分解出逻辑关系,具有超越具体性创作的思考,给予创作者揭开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与深刻性,或者让观者获得一种理性认知的面貌。这样看来,艺术批评也是艺术生产的一个独立环节,在对于创作作品的阐释,对于创作者的它者角度提示,对于受众的启发等都体现出自身的责任。

  当下中国艺术批评家阵营中,具有批评精神的批评者不多,即便是有操守的批评家,往往也不是直接得益于批评书写的营生,而是他们依靠自己的职业或才智获取了较为优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也算是真正可以不为稿费、职称和虚名而写作的人。而对于大多数的批评家而言,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才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艺术批评的批判性不仅表现在对批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上,更是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到批评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因素中去,作为批评的动力和活力,推动艺术批评不断发展,才能显示批评的力度和深度。如果说受众得不到有益的引导自然就不会得到相对准确的判断,受众与某些批评者产生疏离也就情有可原了,那作为艺术创作者内心深处对这个行当产生质疑,就显现出危机了。因为真正独立的艺术批评是主动、积极地进行合理怀疑和理性反思的精神。这也是艺术批评最能体现出批评特征的精神,它展示了批评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蕴含着极大的胆识和力量。缺乏独立精神,同时也缺乏艺术理论的建构的艺术批评,无法根本上揭示出中国当下艺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理清超越性的当代艺术实践。编年史写作模式依然是艺术史写作的主要方式,而非新观念基底下的艺术史认识,作为对艺术史的独特书写一样鲜见于艺术批评。因此,也就消解了艺术批评的公信力。

  由此可见,艺术批评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素养,对艺术的语言有敏锐的感觉和理性分析能力,对人在当代社会的存在问题具有追问的勇气等,才能产生有效的判断和分析,形成独立的艺术批评品格。

  (作者为艺术批评家)


美术报 时评 00006 艺术批评的
独立性
2019-01-05 美术报2019-01-0500008;9144802 2 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