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1版:砚边

文章导航

怀念朱恒先生

  怀念朱恒先生

  ■吴山明(杭州)

  我与朱恒老师共过事,但他没有教过我,从年龄还是学院的教学经历上,他都应该是我的前辈。他是义乌人,我是浦江人,都来自金华地区,所以关系一直很不错。 朱恒老师为人厚道,做事谨慎, 对教学负责认真,对同事客气谦让,是一个很值得大家尊重和尊敬的人。

  朱恒老师为人随性大气不计较,省、市搞救灾、慈善等公益活动,朱恒老师总是踊跃参加,甘愿肩负活动中偏重的任务,并主动承担一些大画的任务。我所组织的活动中,只要跟他说一声他一定会来,不管大画小画都会尽力主动承担,往往一画就是一整天,有时候都有点心疼他。对于参与这些无偿的公益活动,他好像从没有感觉到累,所以,那个年代我们常能在杭州很多公共场所见到朱恒老师的画。有些老先生因为年纪大了或者因为忙,往往会来应酬一下,而朱恒老师不是这样,每次都积极参与认真作画。在那个年代画家群体中,他非常友好地跟大家相处,对公家的事情一点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计较利益,所以我们都对朱恒先生非常尊重,也非常钦佩。

  朱恒先生那一代画家传统笔墨功力都相当好,早年在传统笔墨上用过功、下过大力气,后来追求个人风格,中年以后的画开始变法,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面貌。每一个画家在艺术语言的探索过程中,都会碰到社会大众的喜欢或者不太喜欢,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是自己实际的艺术成就,最终为画坛留下了什么。作为一个画家,朱先生一辈子画了那么多画,而且绘画风格鲜明,一看就是朱恒老师的个人面貌,这尤为难得。朱恒先生的精品相当精彩,他有时候画画速度太快,用笔有时感觉到有些重复或者作品松散一点,所有画家都会碰到这些问题,这不是朱先生一个人的困惑,包括我们都一样,有时候画得精一些,有时候画得一般,甚至有时候画得简单 ,我们讨论一个艺术家要看他最好的作品,看到精品的学术高度。他给人印象画得太多,画得太快了,但判断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应要学会研究精心作品和随意作品之间的差异。

  朱恒先生在传统上下过很大的功夫,认真临摹过一些古代作品,听他女儿说,朱恒老师看到一些好的古代作品会整张画通临,有些画不止临一两遍。有一次陈佩秋老师来系里看收藏,我听说朱恒老师收藏了几张古画,其中有一张王石谷的长卷,就带她去朱恒老师家里看看,结果看到的是朱恒先生临摹王石谷的山水长卷,原先是一个误传。作为学院的一位老画家,能下那么大工夫去临摹,陈先生看了都非常钦佩,这个年龄还在家里下功夫,不断地研究古代作品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平时我们只看到朱恒先生随性的一面,没有看到精心下功夫的一面。陆俨少先生主张学生认认真真把古代山水画里10幅经典的大画临一遍,至少你已经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所在,什么是中国传统特色,中国传统笔墨的各种风格类型,以及怎么来组织画面,笔墨的审美,笔墨的方式,笔墨的风格,大致就会有最基础的积累。我们读书那个年代还没法找到等大的印刷品,看原作的机会不像现在那么多,因此没有认真临摹与原作等大古代经典作品的条件,二玄社复制品进来后,我们的学生比我们幸运很多。而朱恒先生能够通临过三五张这样的大画,足见在那个年代他下的功夫之深。

  朱恒先生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大多是宾馆里布置的画,并不熟悉他写生性的作品。因为常年在教学岗位上,朱恒先生有机会带学生出去写生,他可以把现场的感受用中国画的办法真实地画下来,而且会一边画一边处理,我们看到的册页《海岛写生》就是用中国画方法的现场写生,极有现场感和中国画技法的熟练运用,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因为不像对象那不算写生,将对象用中国传统笔墨画下来,不一定人人都能办得到,一边画一边处理整个画面,同时能够把典型景致抓下来,又非常精彩地去运用很多中国传统笔墨,这就比较难了。在他们那个时代能对景写生的中国画画家当中李可染是最佳的一个,吸收了很多西洋画的观察方法,基本上用中国传统笔墨,把生活中的对象描绘得很美,处理上符合传统审美要求又极为生动,把生活美与艺术美都表现出来了。我们国画系的顾坤伯先生又是一位,还有南京的傅抱石先生,都有自己的办法处理好看到的风景。朱恒先生在我们学校山水老师当中辈分要比顾坤伯、陆俨少、潘韵他们稍微晚一点,他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写生的山水画家,这种能够把现场感记录下来,而且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中国画山水传统技法,山水写生的作品应是朱恒先生一生非常好的一项成就。尽管他后来调到其他系去任教了,我相信这种能很好地用中国画的方式去描写山山水水的方法,凡朱恒先生教过的学生都会记住的,而他留下的大量写生作品和实践经验,也是我们学院中国画教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报 砚边 00031 怀念朱恒先生 2019-01-05 美术报2019-01-0500009;美术报2019-01-0500010;9140399 2 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