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秦封泥成就
需几代人消化它

  受西安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的委托,我谈一点体会。第一点,和很多同仁的感觉一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学术讨论会,到会论文达到20篇左右,这也是一个时间虽短但是信息涵盖量大,围绕玺印和泥封的盛会。参加这次会议有考古界、文博界、教育界、艺术界,反映着大家都在关心这一课题,学术、艺术、技术不再分家,组成了一个很完美的乐章。

  第二点,这一次盛会也有所遗憾。比如说没有听到孙慰祖、魏杰、付春喜等专家的发言,他们都准备了很好的论文。日本还有几位专家以及中国澳门地区的专家也准备莅临会议并且提交论文,这点寄希望于西泠集团在出版的论文集里面见到这几位专家的高见,接受他们的教诲。

  第三点,统一的秦是什么样的,秦泥封在百官制度上和地理制度上提供了比任何一项出土文物都多的目录,使2000多年的政治有了基本的基础,这一点同样汉泥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秦汉时期也是具有中国气派艺术的时期,秦汉的印章文字是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我们通过小小的印章和小小的泥封也可以看到秦汉工艺技巧的发展。

  第四点,我们在这里更加怀念为中国古代泥封阐述它的科学价值,阐述它的考古学、文物学上的地位,阐述它的艺术而做出过里程碑式贡献的吴荣光、刘喜海、吴式芬、刘铁云、罗振玉、王国维、周明泰等老前辈。同时,我们也非常怀念曾在一起进行秦泥封发现和研究的时候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像路东之、傅嘉仪先生,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我们因为学术和艺术不断地怀念他们。

  秦汉时期是一个让中华民族很值得回味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域外的泥封制度比我们表现得早,但是恰好在秦汉时期很好地消化了,“洋为中用”,成为中国特殊的政治工具和艺术表现。尤其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在西方印章那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并没有发展成为单纯的艺术,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印章发展成了一门纯粹的民族艺术,这也是我们在怀念先人,回顾古代印章泥封遗产的时候需要提及的。

  专家学者的莅临和发言,使我想起袁仲一先生讲过,对于秦泥封的各项成就需要几代人好好消化。我们会议一方面反映了阶段性的消化成果,另外一方面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我们更要花大力气来消化它、了解它。


美术报 聚焦 00009 秦封泥成就
需几代人消化它
2019-03-02 美术报2019-03-0200013 2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