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艺术的
前提是什么
■吴林田
看懂艺术需要知识储备和综合修养,但大部分人是凭感觉或是道听途说的。了解美术史的人看画相对容易些,但学过美术史后还是要直观原作,不可从文本到文本式的纸上谈兵。对大师的原作看不进去,主要原因是看得太少了,看多了结合美术史才会有判断,脑子里没有数千幅中外大师的原作储存,是不会有正确的判断的。
我一直主张少去美术馆、多去博物馆,美术馆是当代美术圈的生态呈现,既是生态,鲜花和杂草共生,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特别是刚爱上艺术的人容易看坏眼睛,看多了会把好的当成坏的,把行画当艺术。博物馆是历史沉淀过的精品,多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习美术史多看大师原作能起到养眼的作用,常看好的才会对差的有免疫力。
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毕加索会反问人为什么喜欢听鸟叫,如果没有鸟叫,人类活着还有意义吗?艺术是物质之外的东西,纯精神性的感觉很容易被现实的风吹草动击垮,所以我们对纯精神性的产物要倍加珍惜,不要老是被市场的价格去左右自己的审美。艺术市场和艺术本身有一定关系,但也有可能没有关系。拍卖行情火爆但民间收藏生意清淡,说明我们的市场还是没有健康良性的土壤。艺术被有眼光的收藏家收藏是艺术家的幸运,好的艺术不应该躺在画室里,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市场流通是最好的方式。艺术被投机者玩弄则是艺术家的耻辱,好的艺术最怕的是以庸俗低级的方式流通,曾经价钱不错的艺术家这几年价格直线下滑就是过分投机化造成的。
理论说白了是给实践带来底气的东西,太注重理论就会牺牲艺术本身的魅力,大多数艺术粉丝喜欢咨询行家要个说法,十万个为什么。艺术不是数学,有的可以解释,但最精彩的地方只能靠自己去感受。
传统之所以不可战胜,就在于彼时它发生壮大时的承前启后意识。任何创新失去传统的支撑是为时不久的,而任何过于迷恋、固化传统也必将作茧自缚毫无前途。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国内有许多一味临摹的画家号称传统,对当代意识十分鄙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他们不知最优秀的传统在当时也是具时代性的,我们历朝历代画山水,但每个时期的山水是不一样的,你看董其昌、黄宾虹喜欢题跋临宋元某大师意,但画面效果完全是自己的,消化传统才是尊重保护传统,复制传统是在消费透支传统。
我一直认为潮流不是个好词,好的艺术不在潮流里,它是与时髦、潮流保持距离的。在欧美顶级博物馆看二战前后的现当代艺术,你会发现,好的艺术家都是有文脉隐喻的,和他们的民族文化血缘有关系。我们的当代艺术为何40年了还是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主要是脱离了自身文化的血缘,一味学西方永远超越不了西方,这和一味学传统是一样走了歧途。现在这两派常嘲笑彼此浅薄和落后,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最好的艺术家一定是容量巨大的艺术家,不会被各种概念限制住,有学养又具备开放心态是搞好艺术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