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园林中再现诗画江南
专访2019中国北京世园会浙江园总设计师卢山
浙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从整体到细节都在讲述我们的浙江故事。追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向往,使浙江的乡韵、乡土、乡愁、乡风得以延续和升华,在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 ——卢山
美术报:我们在浙江园中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图》、篆刻印章、书法作品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它们是如何与浙江园的设计理念结合,来呈现当代浙江的园林面貌?
卢山:来到浙江展园,首先在主入口西侧可以看到一组景观小品——“浙江印”。我们提炼了石鼓篆书第一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的书法作品,打造了三方极具浙派篆刻风格的印章,上书园名“浙江园”。同时,篆刻与简介的色彩以红色(中国红)与蓝色(中国蓝)为基调色,体现中国精神、浙江色彩。
正入口是一组富有传承意义的照壁,这是展园的第二篇章——“诗画浙江”。照壁图案的原型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也是浙江建设的美好蓝图。传统元素与新型材料的有机组合表达出勇立潮头的浙江创新精神。
跨过月洞门,漫步竹林小径,到达农家小院。院落建筑以浙派民居为原型,庭院内巧用茶田、竹林、石斛墙、古井等景观元素,打造兼具地域气质与时代气息的美好生活情境。我们的主体建筑取名为“富春山居”,一层展厅由茶艺展示区、会客区、书房等组成,其中家具、灯具、摆设等都由浙江特色的现代竹木复合材质打造而成,展现浙江家居的精湛工艺。在建筑的风格样式上,“富春山居”建筑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与结构来构建传统民居。从内天井的结构布局,到木构构架,再到灰瓦坡顶,这些元素、符号都来源于浙江传统民居建筑的片段提取和抽象提炼。
美术报:在浙江园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树种。当代的园林技术为园区的建设与呈现提供了哪些保障?
卢山:我们的园区设计不光追求视觉效果,也注重植物的丰富性和相互的搭配。大量应用了珍稀珍贵树种,光乔灌木就约有40种,草本植物更是种类繁多。这些珍稀珍贵树种相互搭配使浙江园一年四季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犹如一座森林花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更是与水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用到了园林领域的新技术作为保障。比如设施农业的应用,这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应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武装,全方位利用时空条件的立体农业。设施农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地域和时季的“自然限制”,园区内通过立体农业展示柜、展示台等形式展示现代设施农业在室内应用的场景。
另外又如垂直绿墙的应用。浙江省的垂直绿墙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园区绿植墙以“丝”为笔,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浙江的丝绸之美、体现丝绸之韵,描绘出一幅柔软飘逸的浙江丝绸之画。我们还关注环保生态的理念,生态环保技术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园区中大面积的铺装路面采用传统材料与透水材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缝隙满足雨水下渗与收集;同时表面采用传统老石板材料,满足古色古香的景观效果。全园按当地降水量数据需求铺设盲管,达到缓排、微净化、回收、储存、再利用的生态效果。
为方便观众观看与理解,园区采用全新的VR全景,实现线上360°旋转实景展示,全方位展示,满足游客线上的沉浸式体验。在游园时发现各色各样的树木与花草,想要知道它的名称及信息,也无需翻阅书籍或上网查询,更不必请教专家。园区内利用高科技的互联网植物认知系统,为植物定制专属“身份证”——二维码名片。用手机对准植物标牌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自动识别该植物的名称、拉丁名、科属,并提供根茎花果、产地、分布、功效等详细信息,部分浙江独有或特色植物还带有背景故事等趣味链接,仿佛“植物专家”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