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西美——
立足今天,面向明天
专访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
■本报记者 江凌
6月10日上午,“开放的西美——2019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西安美院西部美术馆开幕。
本次“开放的西美”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展出来自西安美院13个教学单位,21个专业,1500余名本科毕业生精心创作的5000余件(幅)作品。今年毕业季以“源·于此 行·于斯”为主题,诠释了西美对每位学子的期望,“源”自西美,“行”于未来,毕业季既是终点,更是起点,希望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西美人都能为祖国未来画上美丽的一笔。毕业展以“我的大学”、“我的课堂”、“我的天空”、“我的展览”四大核心板块,集中展示西美学子对学院经典的一脉传承,和对当代多元文化及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今年毕业展在西安美术学院和临近的美苑楼尚美术馆两个展区同时开展,通过打造艺术街区的理念,把毕业季从学院的庆典活动推向社会。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拓展艺术开放维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为促进艺术创新融合,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美术报:西安美术学院的毕业季多年来一直坚持沿用“开放的西美”这个主题,请问您如何理解“开放”这个词在美院教学中的涵义?
郭线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我们坚持要用“开放”这个词。
第一是,地域的因素,中国西北过去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有一种故步自封的满足感。这几十年特别是近5年来,由于社会给我们西部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如果还是拿过去地域的评级,或者是封闭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社会,肯定与时代的需求不吻合。
第二是,“开放”是一种文化的情怀。西安固然有很丰厚的文化资源,也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文化的情怀是需要发展,需要变化,需要提升的。所以我认为,“开放”是一种文化情怀的体现。
第三是,目前学院办学所处的竞争机制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如果视野不开拓,如果不想办法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办学空间会被越挤越小,我们会越来越窄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开放”,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来自时代和社会新的挑战。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开放”的这种办学理念。
第四是,在学校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夯实平台,更要扩展平台,要扩展就要开放。教学资源有两块,一是固有的资源,二是能捕捉、吸收到的资源。固有的资源也许我们有些优势,但要捕捉新的资源就需要开放。从经济环境等角度来看,我们和其他地区的高校还是有很大距离,所以更要从开放的角度来拓展平台。
美术报:您觉得今年的毕业作品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反映了西安美院在教学实践中的哪些改革与突破?
郭线庐:在固有的教育基础上,我们依旧在坚持丰厚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在很多毕业作品中都有体现。还有一部分作品反映了陕西丰富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族民间文化,此外在传承延安革命文化上,我们也一直在坚持,这是我们的传家宝。另外在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的传承上,带给了我们很多创作理念上的优势。
基于这些传统,今年各个系部都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提升,立足今天,面向明天。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同样是传统,学生们也会在传统的表现内容当中表现出明天和未来,很有些亮点。不能让学生们画成过去,这不可能,他们也不生活在那个时代。这代人就生活在今天,他们的眼见和感悟,就是当今的时代和社会。所以学校要引导他们用开放的思维看待问题,要在众多信息和元素的融合和碰撞下,梳理、引导、把控好文艺的宣传方向,意识形态的前进方向、社会需求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