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
大型油画《良渚文化》的创作历时3年。从2013年开始创意,我们三个便到各地收集资料、寻找模特,其间断断续续进行了否定之否定,最终顺利完成。在我心中,这件作品也并非是3年才完成,可以说是大半辈子,是江南和水乡题材集大成的一次阶段性小结。
那么,该如何再现这段历史?
强调文明之光的依据——良渚文化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洪野荒蛮、刀耕火种、衣不遮体、茹毛饮血的社会,实际上良渚人已经穿着丝绸、麻织的衣物,用着精美的陶器和漆器,住着带有榫头的木结构房屋,身上佩戴着精美的玉器,甚至脚穿着质朴的木屐。当时除了缺少文字和青铜器,其他都已经相当发达。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所以强调对文明之光的表现是创作的中心思想。
突出玉文化的依据——神圣精致的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也是区别于同时期其他文化的关键。它渗透着宗教、政治、军事、礼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对玉器的表现,特别是对玉器神圣性和精神性的表现是创作的重点。主要的玉器有琮、钺、璧等。中国传统文化玉器被视作纯洁无瑕的化身,因此在构思中除玉器的制作和使用上给予了重要的表现外,画面中心还设计了一位天真可爱、手捧玉琮的少女形象,以此象征着玉的纯洁、温润、通灵和神圣。
表现江南水乡的依据——良渚的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茂盛,水陆纵横交错,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良渚是“良”与“渚”的组合,寓意美好的水中之小洲。可以想象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过着男耕女织、饭稻衣麻、繁荣富足的安逸生活。因此表现江南清丽柔和的水乡风貌,再现5000年前的江南伊甸园是创作的基调。
整幅画面用三个部分呈现:左边,以制玉和用玉为主,王者手拿象征权力的玉钺,身佩各色玉器,头戴羽冠,目视远方,身前身后展现的是江南水乡风貌,远处是良渚的郡部——莫角山,延绵不断的城郭和草房,繁忙的水上交通以及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再现了一派繁荣富饶的景象;右边,一个身戴玉鸟、有着通神本领的巫师,代表着良渚社会是以武力和神巫统治的社会,表现的是良渚人的生活,从建房、织布、印染、陶制等方面来再现良渚人的劳作生活场景;前方老者制玉的场景,展现了代表良渚文化精髓的玉器以及精美的良渚陶器和漆器,反映了良渚文化的特色,老者左侧是哺育小孩的妇女,代表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潘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