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论说

寻迹风雅 启智性灵

评《清水才华: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笔记》

  近来读云南大学教授、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新的著作《清水才华: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笔记》,人事流转浮沉,学思曲尽其妙。回首钩沉:良善心,学问心,及身与远方,皆是在为暌违已久的风雅叩启招之。

  汪曾祺写西南联大《七载云烟》,那种熏习人格的精神性的东西正是抽象的气质与格调,“泡茶馆”“跑警报”,苍黄风雨中洞见真知,知赏风月。如此想来,该是怎样的一群胸藏高志,心淘风月的文人名士沉潜翔泳在南高原,又该是怎般心境生动闪耀着囊中拮据,惶恐惊扰的岁月?

  汪曾祺笔润含章,师从沈从文先生,一个爱美的乡下人。王新激赏沈先生,他心中永远恋念着那个乡下人。他笔下的人与事便是如此,如水明澈,如月美善,贴切人物,他也是爱美的乡下人。

  谈及家乡,王新语词温切,柔情关切处,可细嗅蔷薇,零星几朵,抑或是山背背处,月亮亮处的漫山遍野。在王新眼中,人与事物皆是美妙的。感性的心与目,柔肠曲转,在他笔下从未缺场。在关于乡土的风雅笔记中,山村隐士,文人墨客是鲜见的,在爱美乡下人来看,“癫子”“老乾”“望年”,喊着“使劲读书”的祖父,知识贫瘠或目不识丁,却柔情满肠,思接天地。比起朝暮碌碌的求索者,他们活得快活,活得诗意。每次感慨,做学问与做人,做学问要有笨劲,做人则要良善勤奋。王新说自己有“老人缘”,与老先生缘分甚深。这些先生的风采,曾听闻过,虽只言片语,却如沐春风,心旌思荡。

  《清水才华》从容易忽视的边缘视角,捕捉、深描乡土人事与艺术人文中的“风雅”意象。全书分为五辑:辑一《乡土:朴素的风雅》记作者少年记忆中的乡土。有关大地、月亮、花草、书香和恋情,是作者发蒙阶段的生活素描,晕染着作者最原初的情愫和风雅的养成。辑二《先生:苍凉的风雅》记作者在行学历程中的奇遇——那些寂寂无闻的大师,他们背负着世道的苍凉,面向明亮那方传道授业,甘愿做沉默的燃灯者。辑三《艺术:婉转的风雅》、辑四《思想:荡漾的风雅》是作者观画、读书、行游、访友的思想笔记。作者专攻的是艺术史和思想史,这两部分亦可看成是作者在治学过程中的最新所得,是作者新近呈现给读者和朋友的一幅思想动图。辑五《大学:自由的风雅》再次回归到作者的本业之中,治学之外,作者是一名教师,他日常的所思所想,必有一部分投射在教育事业之中,这是理想的传承,是他们接下那些“黑暗中的大师”手中的薪火,继续“教育之正义、大学之本真”的思考。

  王新曾给自己的学生开过一个书单,我都认真找来读过:古典!古典诗词,古典美学,古典文化,为何古典?因为那里是源头活水。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文化熏陶性情,教养气质与格调。诗词歌赋,文史雅集,“风雅皆与古典美的教养关联”。他对艺术、思想、教育所阐发的精妙大义来看,古典与元典鹤立文辞,活润文思,同时贯络着微妙性灵的移化。

  惯常的批评文章,浮玄无着,冗篇累述,无有新见者多;深邃洞见者却易迟涩枯杂,不够浏亮。然读这些饱含诗意韵调,富有遐思弹性的评论文章,雅正流润,耐人留心。这应该是诗性批评,以古典诗词,古典美学,古典哲思为开路,知赏人品,剖析作品,疏通理路后诗性与见地尤显。诗歌,书画,视觉,皆是以古典诗性贯串,思想与阐发翔游其间,分析得透彻明白。“大珠小珠落玉盘”“背负苍茫歌未央”“卷舒开合任天真”……单是标题,便深感诗性,流韵生姿。

  王新将自己的学思脉络,经验之谈,娓娓道来:由知识而见识而教养而气质的四个境界,由外而内,层层陶脱;培养器识,决断,品位,构筑健康的人文生态;更在博雅教育通向人、人性、人格之塑造的过程中,找寻到风雅趣识,古典与元典。而谈及治学门径与理论品性时,更是深入浅出,直指当下治学之道的命门,关注学科前瞻,梳理学术流变,才能厚积薄发,卓见新识。

  清水才华,风雅宛转,想得到什么呢?“文品得到滋润,学品得到陶冶,人品得到升华”。如斯如愿。


美术报 论说 00014 寻迹风雅 启智性灵 2019-08-10 10405001 2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