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赏析

文章导航

宋代雕刻艺术的高水准

大足宝顶山
摩崖造像欣赏

  宝顶山位于大足城(今重庆市大足区)东北15公里的香山乡。南宋僧人赵智凤在此营建了规模巨大的“密宗”道场。主要为摩崖造像,窟龛形式很少。雕刻整体设计,由19个部分一万余尊造像组成,蔚为壮观。

  主要内容有“佛传故事”(释迦一生经历),“佛本生故事”(释迦“前生”故事),“经变故事”(依佛经改变成的“变相”)。以及关于“西天”、人间、“地狱”等“因果(因果报应)故事”,涉及许多社会生活内容。在宣扬佛教哲理的雕刻中,生动再现了放牛、养鸡、歌舞、饮酒昏醉、劝善,夫与妻等南宋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每组造像还刻有相应的经文、偈语,极具宣传性。

  其中的“地狱变相”,刻划了十殿“阎罗王”,以及“地狱”的种种惨象——刀山、寒冰、饿鬼、毒蛇……又刻划了人世生活中饮酒、食肉、杀生种种“罪状”,与“地狱”作对照,以规劝人们皈依佛法。其中的石刻“养鸡女”,原意是宣扬养鸡——杀生——下地狱,是罪孽。因此刻划了一个为鸡放生而得免下地狱的榜样——养鸡女。石刻画面,一个美貌年轻农妇,脸带笑容,正在揭开鸡笼。笼内一鸡探头欲出,笼旁两鸡正在争食一条蚯蚓。整个画面优美生动,是千年前的田园诗和劳动赞歌。雕刻技法圆熟,人物呼之欲出,具有其他造像所不经见的艺术魅力。

  另一件佳作是宝顶山大佛湾南岩第8号龛“千手观音像”。龛高7.7米,宽12.5米。“千手”以示观音“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观音身着天衣,双足踏莲,善跏趺坐于金刚座上,头戴花冠,顶出二道毫光,萦绕龛顶飞天。肩上两手合托一“化佛”,胸前两手合十,稍下两手置腹下,再下两手置膝施“禅定印”。其余各手分执瓶、铃、轮、镜等法器。一般而言,“千手观音”只是象征性地刻划数十只手,以避免如实刻划的困难。但此像刻划了830只手(以前盛传的是1007只手)。每只手中还刻有一只眼睛。外轮廓如展开的扇面,千手如汹涌澎湃的波涛。借形于孔雀开屏,使千手宛如天生;千眼又似羽尾上的眼睛,构成极其美丽神秘又雄伟壮观的动人画面。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金碧辉煌,反映出南宋匠师高超的技艺和奇思妙想。

  宝顶山还雕有十三“明王”像,气势雄伟。

  大足“北山”造像,以形象美丽及装饰性见称;大足宝顶山石刻则以朴实自然和生动见长。艺术风格倾向于大刀阔斧,重整体效果。

  大足宝顶山造像,在历代造像中独树一帜,尤其在石窟艺术已从唐代的巅峰跌落,渐见衰落时。这一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艺术水准极高的宋代造像,无疑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这些造像在当时说教的性质,产生麻痹人民的有害作用,这自然是历史的局限性。


美术报 赏析 00032 宋代雕刻艺术的高水准 2019-08-17 10797285 2 2019年08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