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鉴藏

倪云林“回家”记

《苔痕树影图》入藏始末

  无锡博物院是全国藏画大馆之一,其“镇馆之宝”首推元代无锡籍画家倪瓒《苔痕树影图》。这件国宝从何而来?又有何传奇身世?江苏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原无锡市博物馆馆长陈瑞农为我们讲述这件“国宝”珍藏的故事。

  《苔痕树影图》绘于明洪武五年壬子(1372),当时倪瓒72岁,为其卒前两年,是其晚年之作。该画现藏于无锡博物院,纸本、墨笔,纵95厘米,横32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这幅画的画面极为简单,仅有高大的枯树两株、大石一块及青竹数丛。枯树高大挺拔,表现君子般坚贞高洁的品质;大石用侧锋,以平而毛涩之渴笔作折带皴,这是倪云林独到的皴法,表现出山石坚硬的质感;画幅上竹枝极细,似断还连,竹叶不多,清气逼人。

  陈瑞农说,倪瓒(1301-1374)存世的画很少,据业内人士介绍有40余幅,而江苏公有博物馆目前仅收藏两幅:南京博物院藏《丛篁古木图》和无锡博物院藏《苔痕树影图》。无锡是书画之乡,历代人才辈出,作为中国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倪瓒属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取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风光,画面构图简洁、简中寓繁。洁癖成瘾的倪瓒将文人“逸气”发挥到了极致,其画风对后世绘画艺术影响很大。倪瓒的画传世数量很少,寻找倪瓒的画困难重重。

  1986年,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等专家组成的全国书画专家鉴定组到无锡鉴定古书画。鉴定工作之余,无锡方面向专家提到,倪氏家乡无“倪画”之事,谢稚柳曾答应帮忙物色。1987年夏,全国书画鉴定组移师南京,扎营南京博物院,当时,由江苏省文化厅组织,全省的文物商店都拿出了“镇店之宝”参加在南京的展览。全国书画鉴定组刚好对全省送来的书画藏品进行甄别。

  当时,专家们集中鉴定扬州方面送来的书画,一幅古代山水画慢慢铺开。这幅画画面灰暗、裱纸残缺,上面还有污迹和霉斑,字迹也多漫漶,品相不佳,但一股清幽萧散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眼前一亮。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诸位先生反复鉴定甄别后,认定此作为倪云林真迹,初步定名为《枯木竹石图》(也就是后来的《苔痕树影图》)。谢稚柳宣布后,全体在场人员击掌叫好。大家明白,在浩如烟海、品类繁杂的古字画中,能觅到一件国宝级的珍品,太难了。鉴定小组的工作历时8年,过目书画十多万件,在其工作总结中,专家将《苔痕树影图》的发现作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足见其价值。

  原来,这件倪画在上世纪60年代由扬州文物商店收购于民间,一直深藏库内无人识,以为是赝品。当时,谢稚柳评价这幅画为倪氏真迹,风格典型、水平很高,唯需要重新装裱。由于谢稚柳此前知道无锡苦觅倪画,便嘱咐参会的无锡文博工作者赶紧上报此事。无锡市领导高度重视,市文化局原领导反复和扬州文物商店沟通,出于兄弟城市之间的友谊考虑,双方认为倪云林的画还是珍藏在无锡较好。最终,扬州方面象征性地收取了5万元作为让售费。就这样,倪云林真迹“回家”了。


美术报 鉴藏 00021 倪云林“回家”记 2019-08-17 10744384 2 2019年08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