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育

带孩子看展的
正确姿势

  近日,“献礼祖国”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圆满收官。展览期间,人们看展的热情也如这如火的7月。在展览现场,笔者发现好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看展。确实,美术馆里汇集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开展儿童美术教育的最佳场所。看展,是一堂长期性的、持久性的美学必修课。

  时值暑假,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见多识广,纷纷请了假带孩子去旅行,去各种动物园和主题公园,当然也有家长带孩子来博物馆美术馆,我在美术馆跟几位家长交流,还真谈出了一些问题。

  家长们意见很一致,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够培养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感悟力。

  的确,画展上的作品就是艺术家们看生活看社会的最直接反映,我们通过看艺术家们的作品,来感受另一双眼睛另一番情感另一番体验。画展上丰富的色彩,夸张变形的造型符号,与儿童天然的心灵情感相契合,所以,孩子们看画看作品自然有其理解能力,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看不懂作品,喜欢在孩子旁边对其进行讲解,这种做法好不好呢?

  笔者认为,对于那些看不懂的作品,家长还是不讲为妙,每个孩子对作品都有最原始的直观视觉,也有其能否接受的心理感知程度,也就是说,家长讲的他也不一定听得懂,他感受到的家长不一定能讲到,那还不如不讲,看不懂也无所谓,艺术作品让我们看懂的不一定是好作品,但能让我们充分去感受去回味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在懂之外、逻辑能力之外,培养孩子的感受能力何其重要!体验多了,孩子们终有一天会有所顿悟。作为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尝试让孩子自己慢慢去探索。这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而对于那些有历史背景的或者有深远影响的作品,我觉得父母要适时进行点拨,化作品为故事,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例如本次展览中银奖作品《人物周刊——袁隆平》这件作品,孩子们不一定知道袁隆平,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作品所用材料所拼图形巧妙告诉孩子画作背后这个中国水稻之父的有关知识。再如本次展览中有一件作品画的是巴别塔,一个爸爸用手机百度巴别塔的知识念给孩子听,这些都是非常可取的。

  和笔者一起前去美术馆看展的有一对兄弟,小的中班5岁,大的小学六年级刚刚毕业12岁,看了几个展厅,前面一阵还有兴趣,后面就显得浮躁不要看了。回来路上,我分别问两个孩子,看画展有啥感觉?小男孩眼睛一眨一眨,什么都说不上,大男孩说有几张画得实在太好了,他表示很钦佩!完了。这里就涉及到看展年龄和看展时间的问题,一般来讲,3-7岁的孩子看一个小时就差不多了,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父母帮助下,先在网上查阅好有关资料,有重点地观看,例如本次展览金银铜奖作品分别是哪些,或者直接到孩子感兴趣的综合材料展区和动漫展区,中间可以吃点小点心,可以待个半天左右。在这中间,父母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期待一下子看完整个展览,也不要奢望孩子通过看一次画展审美就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作为父母,一定要有一个理念,看展,是一种悠闲的、文艺的、渗透性的生活体验,是一堂长期性的、持久性的美学必修课。

  最后,我想说的是,切忌在展馆里追追逃逃大声喧哗,这样是很不文明的举止,严重影响别人看展。特别是现在有些展览设有观者体验的一些装置,很多孩子争先恐后去玩去点去参与,千万别把这些装置当玩具,展厅也不是游乐场,从小要给孩子灌输博物馆美术馆一定要言行静悄悄、观展要文明的概念。更不允许孩子用手去摸去抠画作,那是对作品的直接伤害。另外,夏天室外温度高展馆里面空调却往往打得很低,提醒家长给孩子带一件长袖衣服。

  带孩子来看展吧,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艺术,离我们不远,世界,还有另外的样子。


美术报 美育 00022 带孩子看展的
正确姿势
2019-08-17 美术报2019-08-1700008;10701329 2 2019年08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