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专版

陈振濂教授在“蒲公英计划”慈溪培训班的讲话稿连载之二

蒲公英计划:以文化远见布局,存续汉字书写火种

  就像我在雄安的这次“蒲公英”活动,有一位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他就拿着一个手机等在旁边,当时我以为他就是自己在翻手机,于是我就自顾自接受采访,我们雄安的“蒲公英计划”如何如何。等我刚讲完话音刚落,他的手机里,我讲话的所有文字内容全部都出来了。当然我是非常吃惊,我说竟然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大概是你们跑新闻的人每天在关心的这些新技术吧?他说没有,现在这个技术其实已经很普遍了,我给你手机里装一个软件,以后你出去,嘴巴说就行了,而且嘴巴说的不光是语音保存下来,还马上就转换成文字呈现,只要文字上稍做修改,马上就可以发表了。那也就是说,今后不但毛笔书写不需要了,钢笔书写也不需要了,键盘敲击也不需要了,今后是“语音识别系统”,过去是录音下来之后然后再做录音整理,今后“录音整理”这个词可能就会被驱逐,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今后不需要先录音再进行整理;直接就是转换成文字。这样的情况下,汉字书写有没有遇到危机?手都不要动了,就直接嘴巴说就好了?这就是今天,而且这样的时代会来得非常快。

  我记得两年之前我做过预测,我说预测五年之后我们的人工智能出现,先进入脸识别系统再转到语音识别系统。结果哪要五年啊?两年里,我们的记者都已经在熟练使用了,像我们的手机里的微信支付宝,订机票订火车票还需要跑到火车站去买票吗?买东西甚至买早点直接刷二维码,订酒店找停车场城市道路导航,不过几年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这个也就是今天社会发展的节奏,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我们今天在学习书写汉字的时候,我们还用一个古老的文化技能训练、依社会实用的需要来练字,即使在理论上正确,但实际上有多少人肯去投入?因为今后比现在要更简便得多。在今天大数据的时代,比如坐高铁,我原来很不习惯,觉得一定要拿着车票,比如说前几天这里的接待方给我买了一张车票,他告诉我从北京高铁到这里的宁波,我本能的感觉是没有这个车票不行啊,上了车以后被检票找麻烦怎么办?但现在根本不需要,身份证一扫描,人脸一核对,就可以上车。这样的方式,大概在今年之内,连乘飞机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了。现在人脸识别系统发展太快了,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识字认字写字,学文化,以此再来学书法,已经完全没有实用层面上的需要了。但正是它带来了一个危机:因为没有实用性的需要,大家对汉字的学习就会不认真;因为几代人都不认真,汉字文化就会在很快进入一个衰退甚至消亡的阶段。如何来维护和保持汉字文化承传的命脉?这是高科技时代下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

  于是就有了书法家协会,致力于对书法家的培养、选拔、培训,但是它是构成了一个“行”,一个专业圈。倘若我不喜欢书法,我就不用来;而对于现在的中小学,虽然大家都在呼吁“书法进课堂”,但是自古以来,所有民众的书写汉字的能力的培养,一定不是书法家做的,而是语文老师做的。所以今天一个小学校里要单独配一个书法老师教你怎么写好字,尽管国家有号召,但是到了区县乡镇层面,基本上做不到。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老师怎么办?那就只能由语文老师或者爱好书法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来兼任,还有的请外面的书法家来教学。但是无论哪种方式,对我们今天都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已经有书法家协会这支队伍,因为他是专业这行的;我们又有了中小学写字书法课教师队伍,他是要有一个文明承传、知识启蒙、在学校里培养每个中小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这两个类型都已有明确的轮廓之外,我们社会上广大的老百姓,甚至是中小学老师在培养孩子慢慢等他们成长起来,走上社会担任工作,他们对写字的概念也许仍然可能是非常淡薄的。不是我们要抛弃这个传统,而是今天的社会对它的应用需要正在逐渐退化,面对这样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我们怎么办?过去打电脑还要学“五笔字型”,非常费劲,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了。现在汉字的书写已经越来越走向高科技化,甚至不需要动手写了。按照现在这样的文化发展推进、高科技推进的速度和迅猛的趋势,我们如此对汉字不再进行一种特殊层面的呼吁,它会很快被淡化,被遗忘;几代人以后,后辈子孙对于汉字的概念,可能只是一个拼音字母的结果,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而且就在今天,汉字生成过程全部都是拼音,转换成汉字这一结果的功臣则都是机器,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写;汉字最后只变成了一种图形符号,它跟我们原来汉字书写的基本要素已经没有关系了,想到这样的结果,真让我们不寒而栗!

  以这样的立场来看,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一场“汉字保卫战”。正如当时中宣部领导所说的那样:“蒲公英计划是有文化远见的”。

  因为现在的确有人不写字了。但练毛笔字学书法艺术却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为写书法是偏向作为书法家的专门训练的,但是这批书法家人数在今天这个社会占的比例非常少;大部分情况下,汉字仍然在慢慢衰退,在不断变性,不断地水土流失。基于此,“蒲公英计划”就是在这样的立场上,承担起文化责任来——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如今这个键盘时代,以拼音为主而没有点划撇捺的情况下,如何来妥善保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结晶的汉字之美?那最好的路径就是通过书法学习。但是这里所说的书法,不是让大家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要让大家通过书法的审美学习,来爱上书法,让人们觉得汉字这个东西,如此好玩有趣,魅力无穷,我就是喜欢他。这就构成了专业书法家、中小学教师学生两个类型以外的第三种类型。

  我曾经受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邀请讲书法,当时我就说过,如果有一个小孩在有很多电脑游戏引诱他时、在学校课外作业语数英多门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况下,他还会来主动练字吗?我觉得如果他面对的是只有黑白没有其他色彩的汉字书法笔画和抽象字形,他是基本不会被吸引过来的。所以从文化技能掌握的层面上硬压着孩子学习书法,他有可能也会字写得很好,但是从内心来说,他可能对书法是拒绝甚至痛恨的。所以,在我们的“蒲公英计划”里面,我们对于中小学老师的定位,第一必须是书法教师而不是书法家,书法家注重的是个人才能的成长;但我们要的是专业的书法教师,他可能写得一般,但是他的言传身教,要能够引起中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程书写临习且兴趣盎然。中宣部相关领导曾表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所以“蒲公英计划”的目标设置是对的。它不要求每个人成为书法家,但要的是全体老百姓都来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它中间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热爱汉字,然后自己还能适当地书写汉字而有一定水平。他的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他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他个人的艺术成就高低要重要得多,“蒲公英”恰恰是找对了这样的位置。

  我相信今天在座50个县市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中,肯定会有书法家,但是大部分都是宣传部的领导、文明办主任、文化馆长、文联主席等,他本身在书法方面,也许是没有什么积累的;而且他可能永远也没有想做书法家的念头。但是,“蒲公英计划”恰恰就是针对零起点的老百姓、机关干部、教师、工人、农民等,包括文化界领导们,让他们在自己的文化生活中,除了打麻将、跳广场舞、跑步健身以外,还可以找到更重要的东西来吸引他,通过努力,有希望成为书法的“懂行者”。他在解释书法经典的时候,能够感受丰富地说得出一二三;同时也能动手书写,水平也还过得去。这就形成了全民性的、遍布社会各阶层的“书法与汉字书写文化”的拥戴者、实践者。

  在座的各位回到本县,应该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广者,我们希望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书法承传者作为老师,第一个要看得懂古代的经典,第二能充分吸收经典,第三就是把“看得懂”的快乐,传递给你们的学生或老百姓。此外就像大学的老师必须要发表论文,如果当老师,一定要会“讲得透”。对于一个老师而言,“看得懂”是第一位的,“讲得透”是第二位的,“写得好”才是第三位的。我们站在评判书法教师的立场来说,“蒲公英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宗旨,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对讲究“兼济天下”,而不是独善其身。


美术报 专版 00029 蒲公英计划:以文化远见布局,存续汉字书写火种 2019-08-24 美术报2019-08-2400015 2 2019年08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