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贴标签”:
吴简签牌书法
■张永强
1996年,长沙市走马楼22号古井中发现了数万枚三国孙吴时期的简牍,内容绝大多数为孙权嘉禾年间(232-238)的税赋账簿和户籍简,其中有数十枚签牌,引人注意。
签牌,即古书中记载的“楬”,《周礼·天官·职币》:“振掌事者之余财,皆辨其物而奠其录,以书楬之,以诏上之小用赐予。”《秋官·职金》:“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媺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长沙马王堆、临沂银雀山、南昌海昏侯墓中都发现过西汉时期的签牌,有的与封泥同时使用,与古籍记载相符。东汉时期的签牌较为常见,其作用主要是作为簿书的标题。签牌从形状上一般分为上端半圆形或圭形,涂墨或画网状纹,有穿孔或刻痕,以便于系绳、穿绳。其内容有公文性、地名或文书标识类,其中文书类大多用作归档时的案卷标志牌。具体使用方法是,整卷的文书简牍装入布囊后,将签牌系挂在囊外,标明内容,易于查找。
走马楼吴简签牌均为文书标识类,有“乡”“库”“曹”“掾”等之分。一般书写一面,两面书写的也很多。如一枚吴简签牌上墨书“小武陵乡贫民贷食今余禾所付(正)”“小武陵乡守录人名本薄(背)”,内容为长沙郡临湘县小武陵乡的贫民向官府借贷粮食,官府出贷后,将所剩下的粮食交与其他人。这一卷账簿的内容即所余禾米的数量和付与人的姓名。地名“小武陵乡”为扁平醒目的隶楷书,正文有行草书的风格。吴简签牌的出土数量并不多,但书法率意洒脱,反映了底层掾吏实用书写的真实意趣,风格多样,有的笔迹秀丽,有的粗犷生辣,章法错落有致,字迹大小不一,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