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聚焦

文章导航

画吾自画

  本报长沙讯 记者 周懿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贫寒农家,早年以木匠为业,20岁以《芥子园画谱》自学绘画,50多岁北上后毅然“衰年变法”,开创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成为一代中国画大师。直至1957年去世,他的画笔从未停止过。“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这句来自陈师曾的题诗,既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动力来源,也是齐白石一生执着追求艺术的写照。正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的“画吾自画——馆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展览主题正是源自此句。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白石老人的家乡湖南看白石其画,在湘音环绕的氛围中,自当是多了一份别样的理解。他的幽默,他的大胆,他的自信,他的坚韧,他的情趣,他的接地气,是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赋予他的秉性。

  该展览在馆藏齐白石艺术作品中精选100幅左右颇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共分为4个单元,展出展品包括花鸟、山水、人物诸画种,涵盖齐白石创作的早、中、晚各个时期。沿着展线一路走来,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艺术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单元“一丘一壑自谓过之”(1882-1918),展示了齐白石早期初学绘画时的作品,也充分显露出他骨子里的天赋与自信。26岁后“木匠”齐白石才拜萧传鑫、文少可、胡沁园、陈少蕃等为师,开始正规学习诗文书画。后又拜入晚清名士王闿运门下,得以进入湖南乃至全国性的文人交游圈。期间,齐白石以“五出五归”远游和十年幽居,提高了技巧与修养,开拓了眼界与心胸。正如他的自用印“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所言,齐白石在骨子里对于自己的艺术天赋与志向颇为自信,其早期绘画构图奇异,用色清雅,画面质朴自然而充满生活气息,个人特色初见端倪,已经成为地方绘画名家,这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大师的基础。

  第二单元“老萍自用我家法”(1919-1928),集中展示了齐白石变法时期的作品。1919年,齐白石正式定居北京,但其冷逸疏简的画风不为人所喜,卖画生涯很是落寞。因此,他听从陈师曾的劝告,以“老萍自用我家法”的自信,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衰年变法”,一方面继续向明清个性派文人画家索求,另一方面借鉴近人吴昌硕的笔墨与色彩表现,确立了一种质朴纯真、清新刚健,充满生活情趣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新风格,即“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同时,山水画也是笔简意远,平中见奇,独具创新面貌,一派大家气象。

  第三单元“少年无此好红颜”(1929-1948),展现了齐白石创作鼎盛期的作品。“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大器晚成,创造力旺盛,此后20年是他的绘画鼎盛期。人们所熟知的齐白石作品,多出于此一时期,尤其以水族的虾蟹、红花墨叶的花卉作品广受欢迎,山水、人物虽数量较少,但也有很高的质量,最终呈现了我们所熟知的“齐派”风格。齐白石在馆藏《雁来红》上题道“少年无此好红颜”,颇有借“老少年”之名表达一位画家在艺术盛期的成熟与自信。

  第四单元“一花一叶扫凡胎”(1949-1957),呈现给观众齐白石生命最后岁月留下的佳作。1949年以后,年届九旬的齐白石仍然保持充沛的创作精力,时有杰作出现。上世纪50年代以后,老人身体衰象渐显,把笔作画,有时不能控制正常笔线形态。但是千锤百炼的绘画技法已经成为齐白石的一种本能,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其作品构图日渐概括,笔墨愈见奇拙,有时甚至超然物表,进入“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超凡境界。

  展览作品中,“客居”是齐白石频繁提及和表现的内容。北漂几十载,人事变迁,战乱动荡,他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木匠,成了名扬四海的艺术大家。但他的乡音未改,乡愁未减,乡思未断,一虾一蟹,一蛙一鸟,一花一草,一果一蔬,一山一水还是儿时的纯真模样。“画吾自画”,也像是“自说自话”,更成了“自由自在”,这个老少年,把他的纯与真,留在了画上,也留在了这世间。


美术报 聚焦 00007 画吾自画 2019-08-31 美术报2019-08-3100011 2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