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鉴藏

文章导航

大爱之心 大美之艺

徐悲鸿的艺术密码

  2018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师的回信。又是一年开学季,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号召,“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于8月28日至10月30日,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共汇集了湖南省博物馆、北京鸿文书画院、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周令钊、戴泽等相关单位或公私藏家的艺术作品近240幅,在新时期背景下,通过精心策划的主题、颇具特色的展陈表达,集中展示了徐悲鸿、周令钊、戴泽三位艺术家,极具时代标志性和历史价值性的作品,希望从中梳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 从前辈艺术家身上得到无穷启示 /

  徐庆平(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我父亲于1946年来到当时的北平,担任国立艺专的校长。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作品、藏品,都用船、用火车带到北京,为的就是建立一所进步的美术学校。当时有他的学生一路同行。周令钊先生、戴泽先生都是当时一起来到北平艺专的学生。父亲与他们一起建立一支进步的,有能力、有担当的艺术教学团队,建立起全国一流的美术学校。就是在那里,他们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当时,徐悲鸿先生也是新中国第一个赴外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当时,在大会现场,传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消息,现场非常激动,人们握手、拥抱,中国代表被举到空中,场面感人至深。父亲当时就画了很多速写,构思、创作了《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这件作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美展的一件重要作品。

  我们再看戴泽先生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每一项大型建筑的伟大成就,都在他的笔下留下了美丽的画面。一个画家如此忠实于自己的激情,来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展览中的很多作品我都是第一次看到,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周令钊先生不仅是伟大的画家,也是伟大的工艺美术设计家。周令钊先生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开国大典天安门上悬挂的巨幅毛主席像,就是由他创作的。共青团团旗,少年先锋队队旗,新中国首次授勋的三大勋章,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等等国家形象的代表,也都是由周令钊先生主持或参与设计的。老人家今年已经100岁了!黄永玉老先生说过一句话:“周先生做过的这些事情,如果换作一个其他人,其中的一件就是一辈子的荣誉了,但周先生一个人就成就了这么多。”

  去年,周令钊先生领衔的老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致信,希望加强我们国家的美育工作。习主席回信给老先生们寄语说:“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家的责任,艺术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这些前辈艺术家的身上,得到无穷的启示。

/ 大爱赓续 精神永存 /

  廖鸿华(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今天,我们的祖国富强了,这是老一辈艺术家们穷其一生,努力追求和奋斗的理想。湖南是廖静文馆长的故乡,徐悲鸿艺委会在过去5年中见证了湖南的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我们和湖南共青团举办精准扶贫活动;和浏阳博物馆共同举办“徐悲鸿廖静文艺术人生回顾展”。徐悲鸿艺委会还全程策划、举办北京曲剧团表演的大型曲剧“徐悲鸿与廖静文”,完成了在湖南的巡演。

  “九曲浏河,一往情深”,在廖静文馆长曾经就读的长沙周南中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基金捐赠成立“周南助学基金”。在今年新学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基金立项的“徐悲鸿美育公益助学项目”,将在湖南正式开始。今年,浏阳有36位学子考上了全国重点的艺术院校,我们也将前往浏阳,为他们颁发“廖静文奖学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这份“大爱大美”的精神传递下去,使大爱赓续,精神永存。

/ 告慰每一位前行者 /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今年是徐悲鸿先生赴法留学100周年,也是他去中央大学任教90周年,创立中央美术学院7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来看“大爱大美”展览是意义非凡。徐悲鸿先生以教育推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以现实主义开创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以反映时代的创作改变中国美术的面貌,以中西融合带动传统中国画的改良。而周令钊、戴泽先生是在徐先生培养、带领之下成长起来的一批著名画家的代表,他们从北平艺专到中央美术学院,创作了无数的20世纪下半叶美术创作中的名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是,这些作品是怎样产生的?从何而来?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次展览中得到很好的答案。这次展览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第一次和公众见面,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热情关注。他们以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将其引入到创作之中。在展览中,我关注到一件徐悲鸿先生的手稿《四年来我对于新中国的体会》,他提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国哲学上的理想世界。”而面对新中国的美术发展,他说:“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浮泛之病,今已渐渐稳定,此风格再延长二十年,则新艺术基础乃固,尔时将由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当时,身卧病榻的悲鸿先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焕然一新。他写道:“更美好的世界在后边”。这篇手稿应该是写于1953年,也就是先生去世之前,应该是先生的绝笔。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美术教育及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徐悲鸿先生的理想得以实现,足以告慰悲鸿先生,足以告慰20世纪发展过程当中的每一位先行者。


美术报 鉴藏 00021 大爱之心 大美之艺 2019-09-07 美术报2019-09-0700008;10937553;美术报2019-09-0700009;美术报2019-09-0700010 2 2019年09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