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要闻

中国画未来的风向标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26日盛大开幕

  本报北京讯 记者 叶芳芳 俞越 王簃轩 通讯员 杨萍 李岩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9月26日上午在山东美术馆盛大开幕。据美术馆统计,开幕式首日观展人数达到12000余人。

  本次展出中国画作品604件。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全国美展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中国文化艺术界众多嘉宾,中国画界多位专家、艺术家,山东当地多位领导与嘉宾等出席开幕式。

  李屹在致辞中表示,600余件中国画作品,在新的题材与新的表现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人物画中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其中既有宏观的事件,又有微观的民生;既有热火朝天,又有闲暇小憩;既有一带一路上的精彩,又有脱贫致富的攻坚。而山水画中则出现了像“高铁”“天眼”以及火热生产建设中的很多新成就、新突破。这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主动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鲜明体现。

  徐里介绍,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最终有1184件参与复评,其中人物画作品606件,山水、花鸟画作品578件。经过严格评选,中国画展区共遴选出604件入选作品,其中,进京作品88件(含获奖提名作品12件)。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美术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本届参与创作的中国画画家包括老中青几代人。他们用艺术的方法来表现新的题材和内容,体现了这五年来的艺术探索过程。他们用新时代的审美,去表现和讴歌新时代,这是五年来对画家的一个挑战。

  亮点一:主题明确,现实性题材突出

  进入展厅,一幅幅作品令人流连忘返。从时代脉搏中汲取灵感,这是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在获奖提名作品中,詹勇的《非洲在路上》、张小磊的《援非医疗队》、孙娟娟的《对话》以及王聪的《中国行》展现了“一带一路”主题;王顾宇、王艺的《匠心筑梦——建设中的天眼》、黄涛的《天堑变通途》表现近年来我国建设取得的非凡成就;王珂的《都是热血儿郎》、李玉旺的《使命》、陈治和武欣的《尖峰食刻》,新时代的军人从作战训练转向了救险救灾和军中的日常,一幅幅作品不仅展现5年来中国画创作的具体成果,更是抓住当下、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健介绍到:“获奖提名作品《尖峰食刻》,无论在内容选择、构思创意上,都充分显示出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实力、文化学养,及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作品表达富有中国意蕴,对人物组合关系的提炼非常好。”

  亮点二:创作群体年轻化,80后风华正茂

  年轻画家逐渐走上艺术舞台的中央,这是本届中国画展览中最突出的亮点。据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复评评委杨晓阳介绍:与历届美展相比,本届参展艺术家年龄较轻,呈现出新人新作的状态,40至50岁这一年龄段的艺术家已然成为了创作的主体力量。

  在展览现场,记者也看到不少80后作者入展,甚至是获奖提名,年轻人的活力与对新事物的展现,为画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青年美术家将创作融入了当下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整体来讲是按照中国美协长持以往的理念,体现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样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们的作品表现当下新时代的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巨变。将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以崭新的形象屹立在东方等方面的精神内涵,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刘健说道。

  亮点三:工笔画多,成果丰富多样

  此次中国画展区共入选作品604件,成果非常丰富。“总的来讲,这届作品水平比较齐整,显示中国画的实力在不断地提升。”杨晓阳说,本届中有很多画作比较自由、开放,借鉴其他画种在国际范围内最新艺术成果的做法,不像以前某种画法、某种新观念,不被大家接受,总的来说风格多样,材料丰富。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也表示,这届作品表现手法多样,作品中饱含作者切身的生活感受,质量上有了较大的飞跃。有些作品从中国古代壁画中汲取了营养,有些吸收了现代艺术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9月26日下午,大展组委会于山东美术馆举办“中国画发展高峰论坛”,全国知名美术理论家、艺术家、特邀嘉宾等就当下中国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讨,共同推动中国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美术报 要闻 00015 中国画未来的风向标 2019-09-28 11095629 2 2019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