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宿墨,本就是矛盾的存在。
宿墨本黑,其固有的避光性更是黑中添堵,
脏乌的风险使画家们对宿墨敬而远之。
黄宾虹先生通过操纵若干亮斑,
成功地使风险转化为画面的复杂性,
完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化。
吴山明先生则发现了水的妙用。
善用水者,“善假于物”,随机而化,因势利导,
淡而求变,变而生姿。
他用水驾驭了宿墨,宿墨的硬度化在水中,
于碑拓感中再次形成强度。
拓水而来,其中有象,墨淡是象,意淡惟真。
用笔,淡而有骨,意到笔随;
用墨,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
用意,淡泊明性,不远天真。
反者,道之动,吴山明先生于宿墨中求淡雅,
于极黑中求灵动,于板结中求随行。
他默默地演着一场精彩的逆向思考,
艺术史因此写下了他的名字。
山明先生的绘画,笔,变幻跳匿,淋漓洒脱;墨,机趣天然,苍润华滋。
观山明先生之画,那墨块如月影移壁,亦苍亦润,霏微迷漫,覆水如纩,一派烟波氤氲之象。那宿墨天然地沉郁,力克华美秾丽之过。用笔呈现镂金刻石的深度,却丝毫不滞;敷染如古锦旧璧,光辉愈见朴质。自来墨色淡而显浓厚难,而山明先生的宿墨叠笔中,却见山水风神,浓纤得中,愈浅淡,愈显绚烂,愈显浓厚。
——许江
宿墨多君变晶莹,最平凡处最关情。交融境象开生面,淡远空明胜有声。
——薛永年
我有幸几次拜读他的作品,印象强烈而深刻。这种印象姑且概括为六个字:体正、气长、格清。
——范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