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心 最重要
书法篆刻家战“疫”摭谈
■本报记者 蔡树农
自湖北爆发新冠肺炎并波及全国以来,书法篆刻界比美术界的艺术家更早积极关注疫情的发展,不但迅速创作反映疫情的作品,而且率先推出网上免费公益书法教育,为笔墨致敬可歌可泣的艰难战“疫”书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华章,涌现了许多“第一时间”的精彩画面,有些甚至直接冲在了战“疫”最前沿。比如,“杭州市书协副主席朱大焱是江干区文化部门的领导,他的微信上,也经常发一些他在防疫卡点值勤的照片和消息,不是在火车东站,就是在彭埠高速口,都是实实在在干活(斯舜威语)。”
因为疫情肆虐正逢春节假期,不少书法自媒体正能量的出色介入与书法篆刻家个人作品义卖开启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暖心的艺术战“疫”序幕,西泠印社、中国书协、各地省市书协、国内部分艺术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兰亭书会等以及书画传统媒体、艺术拍卖机构紧接着共谱大型艺术交响,不谙医术却不落俗套地“宇宙为安宅”助推爱的奉献一浪高过一浪,无问西东,堪称仅见。
2月16日,被誉为“当代王羲之”的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书法展——“蘧草传薪·中日书法交流展”在日本东京举行,时值疫期,没有领导,没有观众,举办方也仅有几人参加。现场唯一一个仪式是打出一条“中国加油”横幅。此情此景,难道还有比只争朝夕的“中国加油”四个字更情意满满的吗!
宅家已久的湖北书法家自然是全国书法界最为牵挂的,他们晒朋友圈的现实性战“疫”作品往往获得很高的点赞,他们战“疫”的随感也往往赢得众多共鸣。《书法报》原执行主编陈新亚蛰居乡村读书临帖多年,而发生在身边的疫情让他经常夜不能寐,难以再“隐”:
“山上空气不错,请大家放心。其实我更牵挂山外的师友,尤其武汉黄冈的同道!大家多多保重,静心闭关。只觉得自己的书法此时一点用也没有,所以也不愿说服自己积极创作和应酬。”
湖北书协主席团成员杨晓琳书法之外,还擅长古典诗词,她的战“疫”自作诗书被《书法》杂志等官微转发:“杜若香成玉盏寂,那堪幽素幻平生。披陈肝胆灵均泪,斗士戈前魍魉惊。逆行但知身是客,金刚挥斩毒冠名。何当引尽长江水,笔墨千秋大道清。”五代书画世家的“贺良朴艺术研究会”专门组织为贺氏家乡湖北省赤壁市抗击疫情网上书画展览,中宣部原副部长胡振民、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等提供战“疫”书法作品,美善与共。
“一介书生,略尽微薄之力耳!”有些记者熟悉的书法篆刻家私底下捐作品捐钱财都要求不要报道。著名画家曾宓先生88岁高龄犹不忘身尘外,写下“难修善,功在德;有信心,最重要”十二字鼓舞战“疫”士气,他同时告诫:“美是人类文明向上的动力。美的坠落,警示了有难降临。”艺术家创造美,首先应该具备美的人格、善的内蕴,要有所敬畏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书法篆刻界一段时间忽视道德修养的不良现象亟待改变,尤其是锱铢必较的名利观。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亦篆刻了“安太平”“去疾”等多枚吉语印章表达战“疫”必胜的决心。深圳一位篆刻家说:“疫情期间闭关创作了150余方篆刻,好多是这次的主题创作。”“闭关”在家搞创作也是书法篆刻家对战“疫”的一种特殊贡献。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场战“疫”没有局外人,身边事就是教材,身边人也都是老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楚天安好!中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