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抗疫速写
■孙戈
抗疫时期创作的这些速写作品,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到生活中去画的那些速写,但是它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积累,可以说,没有好的速写功夫也就没有好的抗疫速写作品。没有强化速写也就没有今天的抗疫速写,说到底,提倡到生活中去更多地画速写,是创作出优秀美术作品的应有之义。
近日,我参与了“律动的生命线——抗击疫情全国美术家网络速写邀请展”,这是一次面向全国知名画家特邀抗击疫情题材的速写作品集中展示。我用手中的画笔去记录这一时刻,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对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日夜苦战的建设者和广大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由衷的敬意!
平常所说的速写,是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中去感受去抓取现场。但从抗疫速写说开来,此次展示的“速写”非彼“速写”。编者在前言中写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艺术家无法亲临一线,但都不是旁观者,很多人面对电视荧屏,借助新闻媒体的镜头,用手中的速写记录着武汉以及全国抗击疫情前线的动人故事,这不是假装到现场而画的速写,而是在特殊的时期,画家面对着荧屏的流动的形象信息,进行艺术综合,用速写的手段间接体验生活、反映生活的方式。这虽是间接地走进生活,但绝不是冷冰冰地画照片,同样要求画家投入真情实感,同样是发挥了速写线条快速记录的功能,同样能调动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及艺术的综合处理能力,同样产生了一批充满生活气息、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因此,此处的“速写”,更像是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等艺术形式一样,指的是一种表达手法。
为什么说间接体验生活的创作也是速写?它有个重要前提。比如重庆大学教授张春新用速写记录的抗疫前线点滴。据我所知,张春新教授口袋里常年揣着速写本,他在日常生活中画了大量的速写,速写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对他来说早已驾轻就熟。有了过硬的艺术功底,掌握了纯熟的速写语言,在抗疫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都宅在家里出不了门,又要创作美术作品,就要从现有的新闻影像资料里去提炼和处理,以自己擅长的速写手法表达出来。
又有人说,速写就要到生活中去画,不能画照片。可是换句话来说,如果基本功不到位,到了生活中去就能画出好的速写吗?面对着同样的新闻影像资料,有的人能创作出高质量的速写感觉的作品出来,有的人却只能照搬资料画得一点创作性都没有,说到底还是画得好不好的问题,不是能不能画的问题。好的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都是有要求的,好的作品,经过作者的综合处理,二次创作,根本看不出来是受到哪张照片的启发,而弱的作品,一眼就能看出是抄了哪张经典的新闻照片,越看越没意思,把低水平的画作拿来和高质量的创作放在一起横扫,本身就是不厚道的。
张春新的抗疫速写画了有二百来张了,但是你看不出来它们分别是受了具体哪些资料的影响,这就是厉害之处,正因为平时生活里画了大量速写,在今天的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他就能够熟练运用速写语言,来表达抗疫特殊时期需要的艺术形式,做了这么好的一个艺术表达,它当然是速写。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除了技法功底,还有作者的感情投入,在对火神山的建设、医护人员的抢救等等事件的记录中,他都有自己的感受,是真正用了心的,那些一闪而过的个人情感通过速写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平时的大量训练,没有对前线战士的真情实感是画不出来的。像这样一些借助媒介二次创作的高质量美术作品,有情怀有功力,如果一概被称之为“蹭热度,画照片”,着实有失公允。
在抗日战争时期,版画成为当时最革命最有力量的艺术表现形式,我觉得速写在抗疫这个时期,就和当时的版画一样,发挥了美术轻骑兵的作用。抗疫时期创作的这些速写作品,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到生活中去画的那些速写,但是它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积累,可以说,没有好的速写功夫也就没有好的抗疫速写作品。没有强化速写也就没有今天的抗疫速写,说到底,提倡到生活中去更多地画速写,是创作出优秀美术作品的应有之义。
(庄燕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