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鉴藏

蔡灿煌:
线上义拍换了
10套防护服

  艺术家在疫情期间“有用”

  美术报:在疫情期间您作为艺术家参与了“艺术抗疫慈善拍卖”,作品在互联网上进行展示与拍卖,您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契机让您参与其中?拍卖的结果怎样,符合心理预期吗?

  蔡灿煌:互联网上的“艺术抗疫慈善拍卖”整体感觉是挺好的一件事情——面对疫情,艺术本来就是相对来说“没用”的东西,有人组织让艺术家可以做点事情。

  疫情期间每天接收各种信息让我觉得很迷茫,真假难分,在充满悲惨色彩的环境中也看到了各种闹剧。最开始觉得疫情就是一个“概念”,但当和熟悉的湖北的朋友聊天后,他们给我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我才意识到疫情的真实性,所以很想做点什么。因为艺术在这种时候真的很“没用”,后来知道How美术馆组织这次义拍,正在征集作品,我就主动联系想要参与。

  拍卖的过程感觉很商品化,像后期做得不太好的淘宝店,结果感觉还可以。没太期望也没有失望,后来发现拍出的结果,应该能买10套防护服。让我觉得好像真的做了点什么。

  互联网买作品一分钱一分货

  美术报:过去很多人觉得互联网销售艺术作品,可能会有损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您如何看待?

  蔡灿煌:现在应该还是很多人这样认为,毕竟我们有强大的互联网消费经验,假冒伪劣便宜货曾给我们的网购留下很深印记。

  艺术行业包括艺术市场在这个时代都是缓慢的“与时俱进”的忠实践行者,因为这就是个离生活较远的小圈子。这几年网络销售艺术品也才刚刚开始,慢慢会步入常态,毕竟艺术市场并不是随便一个人点进来就会买的,一二级市场的经营者、藏家、中间商都是聪明人,长期并不会有影响,一分钱一分货。

  互联网让小众艺术品流通起来

  美术报:您过去是否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互联网线上艺术交易?您觉得艺术家、买家的接受度怎么样?疫情是否会成为艺术市场互联网化的“催化剂”?

  蔡灿煌:过去在阿特姐夫微信群里面买过一些作品,买的很多是我根本没听说过的艺术家作品,做的奇奇怪怪的东西,很多价格也都便宜得比制作成本还低。估计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在网上卖,就变成一个永远无法流通的东西,库存占地方,自己身为艺术家觉得这种情况挺尴尬的。

  我觉得买家的接受度跟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和收藏思路有关,不好衡量。相信高素质的买手都会对产品质量和市场很了解,所以对他们来说网络购买或线下购买应该差别不大。

  艺术市场互联网化是早晚的事情,疫情迫使各行业都在网上进行,现在很多行业思考疫情过后继续网络办公的可能性,对公司来说可以节省不少运营成本,网络教育的内容产品在前几年开始火热,近期疫情更是处于爆发状态,希望这次特殊的疫情能对艺术市场网络化有所推进,但艺术行业应该还是会维持很慢的状态。

  期待互联网新艺术大师出现

  美术报:您认为互联网时代会对艺术家的创作、推广产生什么影响吗?

  蔡灿煌:艺术家有时像个容器,一直在吸收各种信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肯定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思维,而且很多艺术家都在实践当中了,期待有充满互联网思维的新时代大师出现。

  (蔡灿煌,艺术家)


美术报 鉴藏 00019 蔡灿煌:
线上义拍换了
10套防护服
2020-03-28 美术报2020-03-2800012 2 2020年03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