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焦

文章导航

大地的造就

《中国日记——土地·北方·春》的阐释

  土地上的事情总在我脑子里翻腾。

  最近愈发强烈。

  从前我就有画下这些感觉的愿望,于是,我就做了。这样,断断续续地画了一些。而这一次,在题材上,虽然像是从前的继续,在我心里体会到却是同以往不一样的东西。我感受着一种陌生,惊讶于被画笔画过的形象里,其自身像是在向我不停地叙述什么——我没法知道它们的全部内容。我不知去哪里寻找答案。我的选择属于无奈吧——当我想画了,就没法停下来,连休息和喘息都不在了。

  关于这些画,我做一个比喻:犹如一个农民在灯下,在炕头随手记下的事情。没人知道为了什么——他只是怕被忘掉吧?可是,记住这些又是为了什么?从具体的事情来看,现实生活就是他的经历,也就是他的一天的存在。如果说他意识到生活的意义,意识到人类终究会以精神上的丰富越出大地,那么,他的所为实际上就是这片大地上某个时间的证明吧?但是,他无法判定刚刚做过的事情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他只是做了。

  他写在本子里的自然都是他的见到。将亲身经历用另外的语言重新作以描述,又掷给了我们,我想是一种幸福。

  我的画面随着时间在发生着变化。

  在一个更宽阔的空间里,我被不断重复的、深深地镂刻在心理上的重压而不安。我在想,每一种绘画都是对生活现实的发言。也许是天生造就的命运,乐观的情绪很少在我的作品里显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体会着那些形象的暗示,实际上,隐藏在作品中的内容总是使人着迷的。游荡在其中,常常突然发现一些道理。就这样,使我在悲观的云雾里接受着一种平静……

  我总算为这些画想出了名字,叫《中国日记》。我有一种解脱之感。至少它使这些画面有了归宿——这是在画了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我不知道别的画家对于名字的态度,我是很在意的。我不愿意我的作品是温温吞吞、可以有着多种解释的东西。

  在我认为这些作品有了一种共同的品质之后,海德格尔著名的观点——“诗意的”存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在我眼前变得具体了。

  在同一块土地上,大家共同的劳作,早起晚归,像是维系恋人多年相处的习惯:即使没有了激情,由于爱的本能也难舍难分。——在此的表达是诗性的,这句话的根基是:人的所做所为意味的是大地的一种造就。

  “天旱盼下雨,连雨盼晴天……”我在乡间经常会听到大家把这类话挂在嘴边上,我不知道离开了土地,是否还有人越过字面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涵义:这里似乎没有征服,只是把顺从放到眼前——这与通常书本上写的“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似乎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从中得到印象就是,很明白的一件事情,通过我们的宣传会被搞得很糟糕。

  安于土地的日子,想象也源于土地,他们不需要任何借口和理由打扮自己,他们也不会拒绝为这片土地所做的任何牺牲。生命因土地而别具一格。

  当然,在大的灾难面前,就像刚刚经过的水灾、旱灾、空难和地震,甚至遥远国度上的大火,一下子就把每个角落的人联系起来,大家一同哭泣,一同祈祷和祝福。人类是团结的也不乏善良和同情心。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正在遭遇着一场真理的较量而不是报偿。

  绘画过程其实是一种求知的过程,我们把自己交给了无法掌控的那种力量,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教益。每一次我看到跃进画面的某个人,我就奇怪于诗意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才得以显现?他在做什么?为什么在这里?因为我看到的一切中,独独忽略了他们为了生存而劳动的这层意思,这一点偏偏是谁都清楚的。

  我得承认,是那些具体的形象感动了我。我讨厌凭空想象的捏造,有些人总以为现实中的情况不完美,这对我来讲就是不可容忍的错误。所以不同于一般人眼中的见到,正是由于绘画的意识——纯粹的审美需求——这样,那些动作,人在土地上的种种活动,那种自然就有了别样的情致。也许现实乃非现实之物,思想正是大地的生育。如此,我必定归为那一群人中,在那片土地上栖居。

  所以做这么样的一种“日记”,也是我想不出还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表达我的心情。在现在,在复杂、纷乱的问题中,我只能做以猜度。我想到了学习某种动物,像一只田鼠吧,贴着土地,去看、去感受行走那群人的脚步。这样做的收获一定非同寻常: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生命的本质:这是大地献给我们的美好,这是一份安宁的温和之物。


美术报 聚焦 00006 大地的造就 2020-05-02 美术报2020-05-0200009 2 2020年05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