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
本报上海讯 路遥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于4月29日起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因受疫情影响,本次展览较原定计划略有延迟,但仍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前得以与观众见面。这是今年上海博物馆继鼠年迎春特展后推出的第二个新展,也是3月13日恢复开馆后迎来的首个特展。
展览以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的文房供石为主要展出内容。胡可敏女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82年旅居美国。其父胡兆康先生曾是沪上知名的古董、供石收藏家,1994年将珍藏的76件供石捐赠给上海南翔古猗园。受父亲影响,胡可敏女士开始了对供石的收藏与研究,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出版了包括《供石观》《从素园石谱看中国古代供石》在内的多部关于中国古典供石的图书。为了让更多人能欣赏中国供石,又先后向美国华盛顿国家植物园盆栽、盆景博物馆(the National Bonsai & Penjing Museum at the U.S. National Arboretum in Washington, D.C.),寄兴园(Chinese Scholar’s Garden on Staten Island, New York.),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New York.),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New Haven.),麻州沃斯特美术馆(Worcester Art Museum. Worcester, MA.)等处捐赠中国供石。胡可敏女士在国际和国内观赏石收藏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对推动中国传统观赏石文化在今天西方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初,胡可敏女士正式向上海博物馆提出了捐赠所藏古代供石的意愿。从胡可敏女士有捐赠意向的藏品中,上海博物馆专业人员精心挑选了60件(套)(实际数量为78件,均于此次展出),不仅有灵璧、太湖、昆、英等经典石种,也包括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类石清供,均有原配或旧配座架,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极富观赏和收藏价值。经过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批珍贵的供石藏品从胡可敏女士美国波士顿城郊的家中运抵上海博物馆。
为表达对胡可敏女士捐赠义举的重视与感谢,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了本次展览,并从上博原有收藏中挑选出清代高凤翰铭“小方壶”石及陈洪绶、蓝瑛、恽寿平、高凤翰、吴湖帆等历代名家的画石真迹共襄盛事。展览分为“慕古追邈——追寻古石之路”“采瑰第品——供石的识别与欣赏”“模形范质——有趣的类石清供”三个单元,在介绍中国传统文房供石文化的同时,藏家的玩石心路亦得以呈现。
因当前疫情防控需要,此次展览没有举行常规的开幕仪式,远在美国的捐赠者胡可敏女士及其家属亦无法亲莅现场,只能通过手写书信致意,字里行间体现了上海博物馆与藏品捐赠者之间的宝贵情谊。她在信中写到:“‘高斋隽友’是中国主要博物馆第一次举办的传统文房供石为主题的展览。我很为这批供石高兴。这些被历代文人视为‘隽友’或‘亦师亦友’,传承了几代人的供石将在上博展示给上海观众。”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赏天然石的审美传统,陈列于书房雅阁的文房供石更为历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所青睐。本次展览作为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的以传统赏石实物为主题的展览,将在满足社会对传统赏石的欣赏需求、促进中国观赏石的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与国际上关注中国赏石文化的风潮相呼应,是上海博物馆在中国古代艺术的专门领域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创新举动。上海博物馆编辑出版的《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特展图录亦于开幕当日发售。胡可敏女士在为该书撰写的《藏石记事》中,分享了更多关于石头的故事,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先生撰写了序言。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