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的力量 展现立体的中国
■本报记者 王簃轩
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全年脱贫攻坚任务增加了难度,如何跑出中国减贫的“加速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当下路通了,房建了,通信发达了,而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缺乏却显得更为突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文化扶贫手段单一,功用发挥有限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扶贫”一直是徐里关注的课题。
面对这种情况,徐里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包括要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宣传引导;加强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提升文化部门在扶贫工作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中的重要性;完善文化扶贫梯队建设;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等等。
至于在文化扶贫中,如何让美术发挥更大的作用。徐里认为,大力倡扬农民画、民间工艺美术,建立多个有特色的农民画产业基地和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既能原汁原味保留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特色,同时能有效引导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继而形成有特色的农民画产业基地和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就是实施文化惠民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在方式、方法上的一大创新。它有利于发挥文化的力量,让困难群众搭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
当前,国际文化版图已发生深刻变化,各国文化交流的频次、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乃至个人艺术家,每年举办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文化活动不计其数,可谓遍地开花,百花竞放。与此同时,热衷于展示而不重视效果、质量,海外镀金、虚假宣传等情况时有出现,开幕热闹一时、展览无人问津,难以走进当地主流人群等现象并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徐里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当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质量,如何提升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历史转变。
在徐里看来,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文化战略智库建设。他建议,尽快成立一个由相关的政府机构、文化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文化智库,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走进去,给方案、定措施、出路径、列时间表。为国家文化走出去做一个整体规划,做一个10年、20年、50年的规划。
其次,对外文化交流要走进主流场馆,走近主流群体。要注重交流质量,美术摄影展览一定要进入当地主流重要场馆展示,并且不断创新对外交流的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接受心理,以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他提出要加强对外交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徐里建议,通过组织海外研修培训,留学人才有效激励引导等方式,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1年即将迎来双百年的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他号召美术家们系统全面地创作中国共产党辉煌的百年历史,同时通过创作表现优秀的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大国工匠,歌颂为时代作出贡献的人物。“提振人民的信心,坚定人民的信仰,这就是文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