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小品画艺术欣赏(十六)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小品画(一)
学术主持/撰文:刘建轩
北宋覆亡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方重新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在绘画上南宋一方面延续了北宋的遗风,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被后世推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正是这股新风气的引领者。伴随着王朝更迭,赵宋南渡,山水画的风格面貌也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南宋一改北宋山水画全景式的宏大构图,代之以空灵雅致的边角式构图。这是南北山河地貌的差异造成的:描绘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画家们的画法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这种画风上的变革却常常被后世附会为画家们用画作中的“残山剩水”寄托对故土的哀思,更以此去劝诫君王莫要偏安一隅。然而,正是南宋时期对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追求造就了山水小品画空前繁荣,现存的宋代山水小品画也大多创作于这一时期。南宋时期山水画的主流是李唐画派。李唐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南宋画坛,这种影响不只局限于山水画,人物、花鸟都有波及。其后的刘松年、马远、夏圭都是在不同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李唐所开创的画风新格。本期“宋代小品画艺术欣赏”即选取了代表李唐、刘松年风貌的两幅作品略加品读以飨读者。
(一)
《秋堂客话》,绢本,24.2×22.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又名《溪堂客话图》,无款,旧题为李唐所作。李唐(约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省孟县)人。他早在宋徽宗时期就已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了,北宋灭亡后辗转来到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李唐的绘画诸体皆善,尤以山水成就最高。其山水画早年师法荆浩、范宽,晚年一变古法而创“大斧劈皴法”。
此图对幅有清人罗天池与李佐贤的题记,罗题“晞古妙绘较马夏更胜一筹,明唐六如得其隽永,失其厚实。”李题:“李晞古于徽宗朝入画院,建炎间为待诏,赐金带,年近八十。此幅沉着痛快而自饶秀色。经蕉林相国签题,罗六湖复称其技胜马夏,洵不污也。”图绘二人于草庐中秉烛夜谈,坐而论道的情景。此画构图取景独特,电影般的画面感使人犹如身临其境。画家为表现所画为夜景,刻意将整个画面罩染了淡墨,用以突出草庐内的明亮。从画法上看,山石树木近于李唐早期风貌,但人物屋宇则与李唐全然不同。再者纵观全画气息,此画应属南宋晚期李唐流派之佳作。
(二)
《秋窗读书图》,绢本,25.8×26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画旧题为刘松年所作,画中左面山石上有“刘松年”三字名款。刘松年生于南宋初年,钱塘人氏,因居西湖边的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刘松年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为画院待诏。宋宁宗在位期间,因献《耕织图》大获赞赏,御赐金带以示恩宠。刘松年师从驸马张敦礼。刘松年山水、人物、界画皆精,其画风主要是继承了李唐早期严谨工致的画风,在山石皴法上变李唐的“小斧劈皴”为更加工整的“刮铁皴”。其作品笔墨精妙,清丽典雅,极善描绘宫苑秀丽之景色,因此深受皇家所喜爱。
刘松年的作品传世数量在南宋四大家中最少,有松年画平生不满十幅之说。《秋窗读书图》描绘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闲居山林间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此画在风格上与刘松年相似但用笔全然不同,刘用笔凝重挺拓,此画用笔松快略显薄弱。画上名款墨色轻浮应为后人添写。本画虽非刘松年所作却不失为一幅南宋院体山水佳作,同时也是研究南宋刘松年画风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