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清芬俞建华
■骆恒光
浙江省书协、海盐县人民政府主办,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翰墨清芬”俞建华书画展暨海盐县第七届视觉艺术大展, 10月15日上午在浙江海盐县博物馆开幕。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题写展名。
——编者按
俞建华,字驾沧。从字面上看,驾沧,欲凌驾于沧溟之上,气度自是不凡。中年后书画作品多署“驾沧”,亦当有所寄托。驾沧兄温文尔雅,不激不厉,俨然一介书生。但与之交往日久,知其颇有抱负在胸。他在书法、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都已得到学术界认可和社会普遍赞誉,其书画艺术之影响,不仅限于江浙地区,且远播全国。这正印证了人生哲理:有理想,有奋斗,方有成就。
驾沧兄成绩最为显著的应推书法,真、草、隶、篆、行五体皆擅,而于隶书用功最深,独具面貌,卓然成家。
驾沧兄隶书走清代伊秉绶革故鼎新之路,伊氏隶书写法对他的影响极大。他曾对我说:“现代人写隶书大都走老路,字形多趋扁方,越来越强调雁尾。伊墨卿隶书改扁方为长方,并泯灭了雁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家。”驾沧隶书大段从伊秉绶中来,在早年潜心临摹《礼器碑》《张迁碑》《衡方碑》等名碑的基础上,根据伊秉绶的革新理念,同时借鉴了清代郑谷口、邓石如和当代陆维钊先生的隶书笔法,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结体上改变了伊氏一味平画宽结与平行、垂直、方正的特点,增加了斜线和圆曲线,字形更多变,结构更灵动,并融入了现代多元化的审美元素。其隶书既有朴拙美,也有雄健美、婉秀美和装饰美。隶书笔法用行草书笔势写出,下笔空灵爽快,而笔力内蕴不懈。
驾沧这路“新意异态,熔为一炉而铸之”的隶书,在当下书坛独树一帜,极少有人能与之抗衡。可以预言,俞体隶书将来定能传之久远而不衰。驾沧学《张黑女碑》也有意无意地掺入了伊秉绶隶书的笔法,使清隶和魏楷结合,写出了不同寻常的楷书意味,这一书体常用于他的书画题跋。近年他也尝试章草、古隶、大篆相结合,参以颜真卿楷书宽博结体和行书的流动笔意,形成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似草非草的混合体,颇为新颖别致,从中足见他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
山水画是驾沧兄的本行。1967年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他经常提起顾坤伯、潘韵等先生对他的教导和帮助。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性艺术修养,其中也包括学书法。因此驾沧兄丘壑经营和笔墨表现并重,在研究和学习古代书画名家的笔墨技法和意象、气韵、骨法诸元素的基础上,将山水画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驾沧尤其膜拜元代以画《富春山居图》享有大名的山水画家黄一峰(公望),诗集中时见颂扬黄一峰的诗句。他深得黄一峰山水博大浑穆的精髓,只见他手握一支狼毫笔左右上下不停地扫荡,能听到刷刷刷的声音,初似一堆堆一簇簇乱草,经几次淡墨层层晕染后,山川的明暗向背立刻现于纸上。这种传统皴法外的新法,同行戏称“乱草皴”。他使用了几年的一支狼毫笔已残秃不堪,笔杆和笔毫连接处缠了几圈麻线加以固定,自谓:“只有此笔得心应手,没有它便画不出我的这种效果。”言外无端生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感觉。驾沧山水尤重画“龙脉”—— 群山中的主要山脉或山峰中伸向山顶的主要冈峦。龙脉往往是山水精神凝聚处,坚实而昂扬向上,加之草木、云雾、瀑泉、村落等虚实相衬,元气淋漓,同臻神化之境。每见他饱蘸大墨从山根沿山冈直向山顶点去,果然气势磅礴,雄峻不凡。
山水画上题自作诗文是古代画家的优良传统。但现代善画者、善书者,往往不善诗文,大多抄录古人旧作或自以为是的打油诗,徒增丑而已。驾沧常用他《张黑女碑》书体题写讲究格律的自作诗词,在当代同辈书画家中极为少见。
曾听朋友断言,缺少文墨的书画家肯定不是成功的书画家。建高楼大厦总需要有足够深厚和坚实的基础,书画艺术成就的高低系于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驾沧在综合文化修养方面为朋辈推重,平日他手不释卷,不停翻阅图书,也经常向当时美院国学根底极深的陆维钊先生请教。几十年来他沉潜于古典诗文的学习与创作,出版了书论、诗集、文集多种。
俞建华,1944年生于浙江海盐,毕业于浙江美术学校中国画系山水专业,曾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审、浙江省书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