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歪倒贵天真
品读韩羽的“太极拳”
■吕士民
不少人问我,最喜欢谁的水墨漫画。我毫不犹豫地说:韩羽。韩先生的文、书、画浑然一体,彼此借力,借力打力——是太极拳;彼此相通,互相化合,是盐溶于水,不是油浮于水。宋代画论家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韩先生以犀利活泼之笔写了不少耐人品读的随笔,影响日盛,早已跻身文化名人之列。当今画家能为文者少,能为可读之文者尤少,至今能写出他那样妙文者则更寥寥。
读韩先生的文是享受,但读其书法更令人既喜欢又佩服。他的书法,不衫不履、俯仰自得,浓枯变化,属于自由表现派,但自由而不逾矩,表现而不做作,完全是笔气的自然流露。衡之以法度,或不算严谨,若赏之以意趣,则是妙趣横生,别见天倪,或有拘于法度之书法家之书法所不能梦见的佳妙处。自古以来,“正统”与“别调”相映成趣,风采各具,我对韩先生书法作如是观。
韩羽的画,当然最有说头,是中国画里的漫画,是漫画里的中国画。中国画的历史传统中绝不乏“漫”的表现,夸张、变形、幽默的艺术手段,从原始绘画直至文人绘画、民间绘画皆有之。可以说,从宋代之梁楷、石恪、法常、龚开、易元古,明代之陈老莲,清代之八大、罗聘、虚谷,至近代之丁衍庸、齐白石、潘天寿、关良、丰子恺等的绘画,莫不弥漫着一股“漫画”精神,那些或夸张、或变形、或传神、或幽默的艺术手法,荡漾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思辨,散发着人性的温情和谐谑。这种洗练传神、简约幽默、夸张变形的表现便是中国画的法脉与优良做派,为民族文化所认同,为士农工商所喜闻乐见。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人是一个爱好幽默的民族。的确,从汉代说书俑的生动造型上,从长沙出土的胡人笑佣憨态之可掬,令人忍俊不已。因此我可以斗胆说一句,艺术的雅与俗,不在于品种,而在于品格。那种视漫画为俗、视中国画为雅的习见是靠不住的。韩羽正是看到了中国画的上述传统,深挖广采,自我酝酿,终于捧出了个性化的淡酒。他的酒,色淡味浓、饮之如甘、不觉自醉、耐人回味。他的艺术根植于传统文人画,却化育于民间艺术,不仅以俗作雅、雅俗通化,更是寓庄于谐、谐庄互用,几臻于从心所欲的表现境地。
其画来源于早年农村生活,故有《听雨图》、《一江春水向东流》、《捉迷藏》,童趣盎然、意境清新,如田园诗,淳朴自然,令人向往。韩先生的戏画,也是来自生活,他是个老戏迷,对传统京剧情有独钟,好之数十载不倦,因此笔下的戏剧人物活灵活现,栩栩传神、生动简洁、引人入胜。这种生活积累与漫长的观察体会,实际上是其戏画的酵母,他借用酵母蒙养了笔墨,神话了笔墨,所以我们看到他的画中的人物画造型简练生动、笔精墨妙,构思出人意料、一片气韵,深合于南齐谢赫“六法”论之旨。他若是只懂舞台戏剧而不懂人生大戏,我以为是画不出好画来的。试看他画《关云长与周仓》一作,题曰:“据民间传说,周仓比关云长的本事大。”这轻描淡写的一句题语,实在是“味在酸咸在外”,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之旨点破。你愈品咂,愈能觉得画家用语之妙。
韩羽画戏剧人物不同于关良先生,亦有别于高马德先生,他的风格可概括为十二个字“痛痒传神,空灵洒脱,意趣盎然。”潘天寿先生认为,中国画以修身养性,信然。韩先生是一位善于蒙养、重视生活,妙手学习借鉴传统和相关艺术的画家,他是当代画坛一个有意义的存在。那种以漫画及游戏笔墨视之的看法,无疑是相当浅薄的,因此我欣赏并推崇韩羽先生的艺术创造。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