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甲骨文书法艺术展
本报北京讯 周密 仰首是春,俯首成秋。甲骨文入书法艺术迎来了她的第一百个年岁。4月1日,由北京怀柔区文联主办,北京怀柔区美协、北京怀柔区书协、浙江箬溪精舍、大理中和书院协办的“罗琳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在北京红螺书院(怀柔区芦庄村红螺寺旁)开幕。
罗琳,1937年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国清末国学大师、甲骨文及敦煌学、考古学等多学科和研究方向奠基人罗振玉之七孙女,罗福葆之女。现任中国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其书法作品圆润典雅,苍朴古拙,继承了祖父的遗风。
这是一场祖孙两代人别开生面的展览,虽然祖孙两代人罗振玉先生和其孙女罗琳教授未曾谋面,但展示的书法内容都是源于甲骨文,这种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两代人对“甲骨的寻梦”,又仿佛将我们带回甲骨发现的120年前。
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龙骨”的发现,独具慧眼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不惜重金,在当时的药铺中收购了大量的“龙骨”,1900年王懿荣过世后,将这些甲骨片转售给刘鹗,1903年,刘鹗从其所收藏五千余片甲骨中精选出1058片,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编成《铁云藏龟》六册,这即是第一部甲骨文的著录书。
1904年,瑞安著名古文字学家孙怡让先生在研读《铁云藏龟》之后,写成了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王国维先生在上海书肆购得此抄本,并曾将其手稿本寄给了罗振玉先生。1910年罗振玉在《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中说:“惜《契文举例》亦未能洞析奥隐。”他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对甲骨文字之考释,实上承孙氏未竟之端绪,下启文字考释之先河,享有甲骨学奠基之作之美誉。
1915年《殷虚书契考释》一书面世后,意味着初期甲骨文迈向文字考释期。他以甲骨文字本身的特点为依据,利用甲骨字形或后世文献资料推求字的本义及其通假关系,将先秦古文字做比较,考阐释文字的源流,两书合计释出文字近八百有余,接近目前考释文字的一半左右,具有开创性意义,功莫大焉。在未被考释或存疑的甲骨文辑成《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一书,以待后世研究探讨。
据悉,同日下午在北京红螺书院艺术讲坛举办“甲骨文书法的创作与研究”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