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清气在天地 便就片纸开江湖
朱德润《松涧横琴图》探幽
■范美俊
该画为山水画团扇小品,作者是元代画家朱德润。
画面中下部,是一条左低右高的石涧,且清且浅的河水自远及近蜿蜒跳跃而下,愈远愈淡。近岸左右有两松矗立,一直一曲,一高一低。左边的松树高而直,以一浓一淡两棵杂树副之。右边的松树似虬龙一样盘曲左伸,松下则是涧边开阔微斜的石头滩地,三位老者盘腿对坐在蒲团之上,中间有一盘食物,置三酒杯。一人双手放在琴上,眼睛左看,似正在弹琴并与左边的朋友目光交流,右边的老者则闭目笼袖,似乎听得很是入神。画面的右上角,署名“朱泽民”并有题句:峰阳之桐,声越冰泉;天然宫商,松风画弦。
该画的人物、场景及构图,非常类似其立轴大画《林下鸣琴图》,似是一图多本。不过可能因画幅太小尚不盈尺,故而画得更为简洁,无法画出对岸的坡陀岗峦。就画中人物而言,这种扮相与组合曾出现在其他画中,显然就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简单的时尚风雅,而有着特定的时代的情感映射。或许,这既是“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历史境遇中被侮辱被边缘化的元代知识分子的实际生存状态,也是其理想化的精神家园。
明代画家沈周有《朱泽民山水》诗数首留世,其一曰:
睢阳老人营丘徒,意匠妙绝绝代无。
为留清气在天地,便就片纸开江湖。
该诗就画家的师承、技法、意匠等方面,都挺有说明性。从画面形式看,确实有宋初李成的影子,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形容李成山水的艺术特点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该画笔墨秀健,景物谨实,格调恬静,风格与之类似。松树的出枝法用蟹爪枝、鹿角枝,也有类郭熙《早春图》的虫枝枯枝法,均用尖利线条攒针。杂树则以点叶法画之,前树墨浓似胡椒点,后树淡似小混点。但是,该画未表现李成、郭熙常画的窠石,也未见卷云皴的画石法。可以说,朱德润的这种画风,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所呈现元代文人心相景致有较大差别,也可谓是观察自然、传承两宋北宗之法的另辟蹊径。不过,与宋代风格的差别也相当明显,但以简省易繁杂,并不作纤细描绘与精准渲染,而且已有不自觉书法笔意。学郭熙树法的一些元代画人中,朱德润较曹知白、唐棣等更为贴近,也更为流畅通达,写意趣味也更浓。画面整体上,呈现一种浓淡相间、简繁相杂、细密繁复与开阔疏朗的强烈对比效果,可谓以元人之心,运宋人之笔,成自家之境。
朱德润(1294-1365),字泽民,号睢阳山人,又号旹杰,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著籍于吴(今江苏苏州),后迁昆山,官至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著有《存复斋集》十卷并附一卷,多才多艺,工书法善诗文,以绘画知名。行书学王羲之,格调清劲婉丽。诗歌多写山野幽境,亦能触及时弊,如:“人生盗贼岂愿为,天生衣食官迫之。”绘画以山水最擅,得高克恭赏识,曾师法赵孟頫,技法师法李成、许道宁、郭熙等,常画溪山平远、峰岳耸秀等景致,高松大树下常画三五文人静坐游赏,有出尘之感。也重视观察自然,当北游居庸关时尝作“画笔记行稿”。传世作品有《秀野轩图》《林下鸣琴图》《山水直幅》等。其《松溪放艇图》,与赵雍《松溪钓艇图》风格类之,均有因心造景的文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