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线越来越高
艺术生何去何从
■陈磊(西安美术学院)
2022年艺术学考研国家线出来后,众生哗然。分数线比去年大幅提高了15分,以361分位列诸学科第二。连续数年飞速提升、居高不下的艺术学考研国家线,或将改变艺术学的考研格局,更会影响到艺术生的未来选择。
艺术学考研分数线过高
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造成艺术学考研国家线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报考人数的剧增。艺术学本来是小众学科,从文学中独立出来、升格为学科门类(2011)也仅十年时间。先前艺术学的考研国家线一直相对较低,既因艺术生高考前的专业集训影响了文化课基础延续到考研中,又因偏爱自由、个性较强的艺术生较少选择读研之路。大学扩招及毕业生增多带来的就业压力、疫情持续导致的全民就业低迷与出国减少、艺术学考研低难度对其他专业的吸引,都促使报考人数的剧增,自然推动分数线的快速提升。
国家将艺术学考研线划得过高,高校在划线上的自主权越来越小,又直接导致了高校的恐慌。为了防止招生缺口以及大面积调剂带来的学校形象问题,阅卷过程中放宽标准是高校避免被动的不得已的选择。
过高的国家线将对艺术学的
考研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艺术学的考研国家线还会再创新高。虽然其他学科也都有考研线提升的现象,但所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艺术学。这是由艺术学的特殊性决定的。艺术的特性,要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适龄开发和训练。高考前的艺术集训和统考、校考,提前锁定了专业。艺术的学习,更要求学生形象思维、感性思维、灵感思维,前期阶段不可避免地与文理生的学习方式、高考之路有错位。
强化艺术的学习,文化课的投入时间必然减少。连年攀升的国家线,在考研这一选拔性考试中,政治、英语比重自然加大,相应的是专业课比重下降。短期来看,进入复试的研究生,到底艺术水准是否足够优秀需要再衡量。当下录取的研究生,肯定与以往的研究生不同。如何再次定义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和高校必须重新思考的重要问题。
当下国家政策中的中考、高考“分流”,可能会通过不断提升的国家线传递到考研中。学习不好的学生通过艺考捷径步入大学的时代,已离我们渐行渐远。考研中保送名额的增多、报考要求的增加所逐渐形成的艺术学考研高压态势,将对高端艺术人才和普通艺术人才再一次“分流”。这要求艺术学考生文化功底和艺术水准兼优,不再仅仅止步于艺术的职业化教育。
考研依然是当下艺术类
本科毕业生的最佳选择
提升学历层次的考研永远都是包括艺术类在内所有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正如人言“说学历没有用的人,不是真傻,就是真坏”。
从个人提升的角度来说,考取研究生,意味着接受教育年限的加长、知识储备的增加、学习能力的提升,其背后是较强的个人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读研过程中,个人的提高绝非仅仅是技艺的提高,更是理论素质、艺术修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从就业角度来说,硕士毕业生相较于本科毕业生具有天然的平台优势。人严重过剩时,用人单位没有足够的时间成本考核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学历证书是判断人才与否的最为简洁的方式。通过学历证书,大致可以保证人才所具备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从学科属性来说,读研之后的相对稳定的生存生活更有利于保证个人的艺术之路。艺术学是小众学科,又有着独特的“贵族”属性。个人创业和自由艺术家的选择,成材率极低,很难保证成为艺术家所必须保证的平稳创作状态。“学历型艺术人才”仍是目前社会所普遍承认的。
今天常用“内卷”一词形容竞争的激烈化,艺术学的考研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当众生无法“躺平”时,与其被动卷入,不如积极“内卷”。那些有理想与情怀、志向与抱负的艺术生,要对招生、考试有充分的准备,积极加入到考研的备考中。如此,自己成为分子,让众多陪考者做分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