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美育

博物馆教育者扮演幕后推手

——美国肖像美术馆教育实践案例

  项目:针对作品《下村横渡特拉华河》的学习活动

  地点:美国肖像美术馆

  教师:教育部门教员

  学习者:15名普通中学生(美术馆教育人员建议学习者为7至12年级学生)

  时长:15-20分钟

  基础阶段——思维训练的初次练兵

  ◎第一步:观察

  ◎提问:画面中画了些什么?描述画面中人物的服装,有什么相似与不同?仔细观察画面背景,有什么特点?观察画面中的人物的脸部表情,他们都看着什么方向?

  ◎回答:我看见……

  ◎第二步:分析

  ◎提问:艺术家是如何用特定的人物的服装、动作、面部表情与其他图像一起来讲述故事?试着从着装特点对画面人物身份进行分析?艺术家为什么给画面中的每个人设计了不同的姿势?你能从这些姿势上分析画面人物间的关系么?美国主义如何体现在画面中的,艺术家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图像来表达这种美国主义?

  ◎回答:我认为……

  ◎第三步:好奇

  ◎提问:你还有什么疑惑么?

  ◎回答:我还想知道……

  以上三步是面对某件作品时的基本学习步骤。在这个三个基本步骤中,教师要求学习者不看作品标签或相关解说文字,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完成这一过程。为了帮助学习者更用心和仔细地观察作品,美术馆还会提供纸、笔等工具,让学习者都通过文字、绘画等方式辅助观察。而在此过程中,博物馆教育者只起到引导作用,他们抛出问题让学习者自己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并不强调答案。

  博物馆教育者将观察(SEE)、分析(THINK)、好奇(WONDER)看作一个最基础的思维循环,当学习者熟悉了这一过程后便可以进入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阶段,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提升阶段,在此阶段中可以用更复杂的“艺术化思维”引导学习者进行思维训练。

  在第二阶段中,博物馆教育者于其中仍然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他们给出方向与问题让学习者成组观察、描述、研究、讨论和表达,在关键问题给出一些引导性意见和参考信息,让学习者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完成综合性思维训练,并将这种更加复杂的综合思维训练称之为“艺术化思维”。

  在针对《下村横渡特拉华河》的美术馆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基础阶段还是拓展阶段,教育者似乎都扮演着“次要”的作用。如果从时间比例上来看,教育者的活动时间仅占整个教学活动的20%左右,更多的活动来自于学习者的观察、记录、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教育者的行为时,却发现实际上教育者是通过“关键性问题”,来引导每个教学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可以用“台前的学习者与幕后的教育者”来形容在此案例中美术馆教学双方的角色关系,看得见的学习主动性背后,是看不见的教育之手的推动和引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美术馆教育者通过设计和问题在一步一步引导学习者的思考方向。这种引导看似并没有关联性,或者说问题本身并没有先后顺序,往往是根据学习者的讨论进度被引发出来的。“艺术化思维”将这些问题背后的思维途径比喻为“艺术家的调色板”的原因也正基于此,每种色彩的取多与取少都取决于教学现场的情况,而这些均需要美术馆教育者在幕后把控。 (作者为张家港市美术馆副馆长)


美术报 美育 00015 博物馆教育者扮演幕后推手 2022-04-16 24074834 2 2022年04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