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焦

文章导航

段勇:对博物馆而言,元宇宙是人文加科技的发展方向问题

  美术报特采访上海大学教授段勇,他是《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的筹备发起人之一。

  美术报:段教授,60位馆长、学者联合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你们提出这项倡议的初衷是什么?

  段勇:自从2021年扎克伯格宣布“脸书”改名为“元宇宙”以来,元宇宙的概念迅速迎来一个跨界全域大爆发,令人眼花缭乱的元宇宙应用场景正迅速扩展至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我用“元宇宙”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一下,返回了一亿个结果,与用“故宫”作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数量相当,可见其热得烫人,而且还在继续升温。当然,其中显然也存在一定炒作,热闹之中也肯定存在一定泡沫,但是全面客观地看,元宇宙无疑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博物馆作为帮助人类认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向哪里去?”的公共机构当然也应该而且必须予以重视。

  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来源于实体世界的物质标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并通过对这些内容要素的复制、模拟、加工、改造,形成与真实社会体系融合的数字生活空间。而综观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包括美术馆,下同)莫属。因此,我们相信,元宇宙需要博物馆,博物馆也应该欢迎元宇宙,让自己和藏品在元宇宙里活起来。博物馆的宗旨和理念与元宇宙是相通的,博物馆的未来和使命与元宇宙是相融的。

  这就是我们倡议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初衷。

  美术报:倡议中提到,元宇宙是人类+技术的最新应用,是真实+虚拟的生活方式,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永恒时空。那么,博物馆应该如何来建构?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和手段来实现?

  段勇:目前元宇宙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所以我们用这种表述。我认为,元宇宙不仅仅是一个科技概念,而且还是一个人类学概念、一个文化概念、一个艺术概念。博物馆就如同是元宇宙里的银河系,每个博物馆就是一个星球。

  迄今全世界200个国家都有博物馆,它与学校、医院一样成为人类创立的最伟大且最成功的社会机构。博物馆连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代博物馆在诞生以来的数百年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若干次重大社会变革与技术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的定义、形态和功能虽屡经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及多彩环境的根本宗旨和终极使命从未改变。

  因此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人类科技的进步一直是密切联系的。本世纪以来国内外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可以说就是国际博物馆界向元宇宙迈进的努力,虽然并非是在元宇宙框架下的自觉行动。我国智慧博物馆建设大约始于2014年,目前从技术应用而言,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都在数字化、虚拟化、互动式、沉浸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对于浩如烟海的元宇宙来说,智慧博物馆还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形态,还有极为广阔深远的发展前景。

  美术报:在倡议中,我们关注到“标准共建,与时俱进”这一点,对于建设标准规范,是否有了更深一步的构思?方向是什么?

  段勇:目前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正给现实社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元宇宙就是一个技术集大成者、一个社会发展方向。对于博物馆来说,元宇宙绝不仅仅是个科技问题,而是人文加科技的发展方向问题。博物馆参与元宇宙当前最急迫的就是我们《倡议》里说的要做到资源共享、场景共创、标准共建、责任共担。其中,资源共享是基础,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场景共创是手段,是我们参与建构的有效途径;标准共建是引领,是我们与技术公司共同作为平等主体的抓手;责任共担是底线,是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万变不离其宗的立身之本。总之通过主动参与建构元宇宙,与时俱进,主动争取话语权,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承文明、塑造现在、昭示未来的社会职责,履行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多元文化及多彩环境的终极使命。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聚焦 00004 段勇:对博物馆而言,元宇宙是人文加科技的发展方向问题 2022-05-21 美术报2022-05-2100014 2 2022年05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