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罗婉顺》
■陈根远(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颜真卿存世
唯一科学考古出土碑刻
2020年9月12日,应西安图书馆之邀,我在该馆“天禄讲坛”做了《大唐长安的颜真卿》讲座。期间,一位特殊的听众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就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考古队队长许卫红研究员。她现场告诉我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前不久,他们考古队在咸阳发现了一方颜真卿书墓志﹗
10月22日,我来到咸阳考古工作站,平生第一次看到《罗婉顺墓志》,轻轻抚摸墓志“长安县尉颜真卿书”诸字,激动万分。这是大唐帝都长安一百年来首次出土的颜真卿作品啊(上一次出土是1922年发现之《颜勤礼碑》)。
11月13日10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泾渭基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包括颜真卿书《罗婉顺墓志》在内的3方唐代元氏家族墓志与墓葬的考古发现,震惊海内外,“颜真卿真迹首次考古发现”瞬间被推上热搜,陕视新闻统计,当日该新闻阅读逾3亿次。
此次考古发现位于汉哀帝义陵以南约1.6公里,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以西约2.7公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对该陕西省秦汉新城政府储备用地内百余座汉唐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时期墓葬,其中可确证为元氏家族墓葬共3座,出土墓志四合,即《元大谦墓志》(边长55×56厘米)《罗婉顺墓志》以及儿子《元不器墓志》、侄子《元自觉墓志》。
这些墓葬均遭早期严重盗扰,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整体平面似刀形。其中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为五天井,第5过洞两侧有龛,墓葬总长35.8米,深9.5米。墓室内一侧有砖砌棺床,葬具及墓主骨骼无存。随葬品除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各一盒外,还出土铜钱、陶灯、塔式罐、陶人俑、陶动物俑等113件(组)。
元大谦之妻罗婉顺墓志书者为长安县尉颜真卿。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746年)三月,天宝六年(747年)二月与丈夫合葬。《罗婉顺墓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碑刻作品。2022年4月28日,该墓志在刚刚开馆的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
志主罗婉顺:
北魏皇族后裔
罗婉顺墓志志盖、志石边长均为51厘米。志盖周边线刻缠枝花草及四神,刻“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篆书16字。志文楷书728字, 27行,满行28字,字径不足2厘米。它是颜真卿存世体量最小、字迹最小的作品。首行题“大唐故朝议郎行绛州龙门县令上护军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铭并序”,第二行刻“外侄孙特进上柱国汝阳郡王琎撰,长安县尉颜真卿书”字样。参考一同出土的其夫元大谦墓志、子元不器墓志,罗婉顺生平大约如下:
罗婉顺(672~746年) ,字严正,鲜卑族,河南人,“后魏穆帝叱罗皇后苗裔”。“后魏”即北魏,区别三国时期曹魏。北魏穆帝皇后为鲜卑族叱罗部人。北魏孝文帝时,拓跋氏叱罗部改为罗姓,这正是志文中所说的“至孝文帝,除叱以罗为姓” 。
罗婉顺高祖罗昇,曾祖罗俨,祖父罗福延,父亲罗暕,罗婉顺为罗暕二女儿。《罗婉顺墓志》记载她12岁(683年)丧父,大约在15岁(686年)嫁给比自己大31岁的元大谦。其后未久,长兄亡故,罗婉顺“罄囊中之资”将长兄安葬于父母坟茔之侧。46岁时(718年)丈夫元大谦去世。她坚强地担当起家庭重担,天宝五载她自己“因寒节永慕,兼之冷食,遂至遘疾,薨于义宁里之私第,春秋四百五十甲子”。浙江大学历史系出土文献读书班考罗婉顺去世具体时间是天宝五年(746年)三月初五(746年3月19日),卒于长安城义宁坊家中,享年75岁。天宝六年二月初三(747年3月18日)与夫君合葬。即碑文中所说“以天宝六载丁亥律应夹钟日在奎建癸卯丁未朔己酉土破,迁合于元府君旧塋,礼也。”
其夫元大谦(641~718年)亦有墓志出土。他是北魏常山王第七代孙。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氏改姓“元”。延载元年(694年),初仕姚州都督府(今云南西北部)录事参军,后历任陇州(今陕西省西北部)司仓参军、右骁卫长史,开元六年(718年)三月十三日卒于绛州(今山西西南部)龙门县令任上,享年58岁。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迁祔于京兆府咸阳县武安乡肺浮原先塋之侧。 (下转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