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策展人//
◆陈淑瑜(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激发研究所联合创始人、艺术总监)
当一个展览开始的时候,策展人最好是不再自我解说。因为他/她应该已经完成了从解说到转化的工作,把现场留给公众。但解说的确是策展人的义务,我认为一个策展人在解说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转化,也就是策展人与艺术家、艺术机构一起,把进入一个策展项目的各种力量、关系和因素转化成现场的经验。“空间中的空间”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一种非常关键,也非常有趣的觉察,是可以被进一步转化为“策展的空间性”(curatorial spatiality)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策展只有通过感官的途径才能获得空间性。展览是关于艺术作品看不见的本质,是我们用艺术作品可见的实体部分去建构展览的空间,去容纳那些“不可见”的部分。对我来说,这是展览的意义,也是展览的开始。
◆谢海(画家、策展人、批评家)
策展人不是一个常人能干的行当,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反面教材,就如一个好剧本、一个好演员被蹩脚的导演毁了一样,在我们身边不缺少好项目和好画家被策展人给毁了的例子。视觉艺术的策展人和文化大类里的影视、舞台剧、晚会导演极其相似,他们有很多活要做,一个大型的展览策展人和一个小型展览的策展人都叫策展人,问题不是名称,问题是一个好策展人的底线是什么?修养到底是什么?
策展人做展览无非两种,一种为钱,一种为理想。这又和拍电影一样,有着商业片和艺术片之区别。为钱的展览无非是策展人为投资人向参展的艺术家收画,投资人再等待适当的机会卖出,博取利润;为理想的展览,为的是一个学术话题的论证,或是现象学的梳理,或是文化学的反思。为钱的展览并不丢人,这本身也是参展艺术家争取更多关注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意思的是,一些展览就仅仅是作品借来、挂出、退回,没有观众,没有话题性,这就可怕了。这种策展人忘记了学术理想、展示办法、营运推广、目标人群锁定等等该做的工作,除了让艺术家给出资人作品没有忘记外,忘记了一切。我觉得,这一类人失去了策展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