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育美
——以劳动基地为载体的美育融合教学研究
■劳亚炯(绍兴市上虞区博文小学)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重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本文将以校园内“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三块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站在培养立体而丰满的学生的角度,利用学生熟悉且可以感知的校园固态景观、劳动实践活动、农耕文化等素材与资源,从美术学科的视角,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和劳动元素,创编校本教材,运用多形态、多线程、多空间的教育方式,从田园本色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多个层面开展美育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具有美的品德、美的技艺、美的眼光。
“建”田园本色美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作性的特点,我们将美术学习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之初,创编“规划种植园”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的土地资源和本土特色,从科学、实用、美观的角度设计与规划劳动实践基地,让校内的这片“田园”在整体规划、区域划分、风格设计等方面呈现田园本色美。
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由原来的花坛改建而来,如何让常规的花坛变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田园,这是“田园·育美”教学中的一个新议题。
在园子设计时,我们首先树立学生“先规划,后建设,人力物力不浪费”的设计观,引导学生像设计师一样学会统筹思考与规划。其次,引导学生既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对上虞地区的蔬果、花卉等进行研究,了解上虞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条件,以及热带、亚热带、温带等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农作物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又引导学生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对“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三个园子的设计风格、片区划分、媒材选择等进行思考。通过实地勘察、测量、设计……最后,我们以402班郦同学的设计为蓝本,加上其他学生的创意,综合成一份设计图,投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让这片田园烙上学生的美学印记。
美育与劳动教育都坚持育人导向,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感受和了解美育和劳动教育中的文化之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在“田园·育美”教学活动中,我们在园子建设完成后,给学生上了《开园第一课》。通过领取种植地、种植果树、了解寓意等,在让田园充满故事,让文化浸润田园。如开园活动中,抛出“为何在园子的南面种了桃树和李子树”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习植物与光照问题的同时,从美术的角度来构想与思考春暖花开时桃花、李花争相开放的场景,进而品味“桃李芬芳”的寓意。通过并排种植的两棵枣树,来重温鲁迅先生《秋夜》一文,懂得植物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学表达在传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希望今后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百果园的故事、百草园的故事、百花园的故事,提升田园文化的内涵,让田园充满人文之美。
“赏”田园自然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的不同美景,在小小的田园中竞相呈现。学校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关系开展“田园·育美”融合教学,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节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又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季节感受田园的自然之美。
线描画社团的学生在百草园里找春。油菜花开,安详恬淡,寻花的学生如涌动的潮水,荡起了花海中的涟漪。水墨画社团的学生在百花园里找春,灰瓦白墙间,苍劲的紫藤蔚然静卧,细碎的花瓣随风摇曳。摄影社团的学生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里找春,满园春色,尽在镜头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捕捉花的姿态美、色彩美,从不同的角度去取景,去取舍与添加画面,让艺术表现更有感染力。水墨的酣畅淋漓,版画的古拙有力,光影的精微曼妙……不同社团的学生用自己方式记录着春日的田园之美。
寒露到,秋意浓,柿子红。百果园里,各班学生为自己班认领的柿子挂上认领牌,写上心愿语。于是藏在叶子后面的柿子,在学生的期盼中,越长越大,越变越红。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小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结合学校开展的《我有一棵果树:发荣滋长,盼硕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百果园,观察柿子的形状、色彩、姿态等特点。各个社团围绕“柿子红了”展开美术教学活动,水墨的清新淡雅,版画的苍劲古朴,线描的稚拙洒脱,绘出了柿子的形之圆润,色之娇艳,姿之玲珑,味之甘甜,寓之吉祥。
将深秋时节园红柿叶稀的美景表现在了绘画作品里,也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
“现”田园艺术美
浓郁的田园风情和生活气息,是艺术表现的不竭源泉。艺术实践活动离不开在劳动创造过程中对美的认知。劳作过程中的动态、表情、力量感,以及人与景融为一体的田园风光,都是非常生动的美术创作题材。
体验是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田园劳动体验,通过让学生与田间劳动发生感性、自然的直接联系,不但能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对劳动的情感,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而以劳动体验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因为有学生丰富的艺术活动基础而显得更加生动。
在“柿子红了——爱劳动庆丰收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认领柿子、养护柿子、采摘柿子、赠送柿子等活动过程,劳动的艰辛、收获快乐、分享的满足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最真切的体验,这些亲身体验是艺术创作中最宝贵的财富。于是,从画面内容的选择、取舍,到构图与形象表现,学生都有了独立的思考,真挚的情感在美术表现中得到了流露。《柿子送给您》《一起摘柿子》等生动的绘画作品也应运而生。那种富有真实感的画面,让艺术创作充满了温度。
艺术课程倡导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在“田园·育美”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有高度的智力投入。学生在具体田园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并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开展《我的中草药研究》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中草药园的设计”“草药种植图表分析”“上虞草药宣传创意”等系列任务,让学生用综合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于是,绘画日记、手抄报、泥塑中草药等作品由此而产生。学生综合创作和美术表现的能力得到提升,知识的迁移与活用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体现。艺术创作也因此更有深度和内涵。
当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相遇在田园,传统劳作的质朴美、古拙美、典雅美变点亮,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田园舒适感在美育中得到释放,学生在欣赏美、寻找美、创造美、鉴赏美中,让各感官攒聚起更真实与强烈的美感体验和生存内蕴体验,增强了对生活美和生命美的追求力、感受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