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蒲公英计划”大培训酝酿之初,陈老师就提出4个“100”,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00万,招100名学员,培训100个学时,每名学员又能惠及100个中小学生。十年来,“蒲公英计划”直接受训者有8000余人,间接惠及的学生达8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工程!
这十年,从富阳到新疆,从盐城到拉萨,从大培训到大科研,从教材修改到视频录制,我有幸全过程参与之中。2013年的富阳大培训一开始,陈老师在公务之余,坚持天天到校,亲自审阅授课教师的备课教案,亲自检验每个班的教学成果。第三年,陈老师身体不适,身在医院,心却记挂着大培训。受筹备组委托,我担任第三期教务长,在富阳市委、富阳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在“蒲公英计划”全体工作人员全勤付出的基础上,给3年大培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9年8月,受“蒲公英计划”理事会委派,我与周振老师一道去拉萨上课。这是“蒲公英”种子第一次播洒在雪域高原。
“蒲公英计划”,虽然只针对书法教育,其实是在传播“真善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周峰
◆今年是“蒲公英计划”第十年了。依稀又回到在浙大读书的时候,难免忐忑。每次上课前,陈老师都会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要针对教学对象有步骤有目地进行教学,而非简单等同于在美院给专业学生上专业课。所以,作为一个“老”教师,给“蒲公英”学员上课前,反而要考虑更多。
记得“蒲公英”初始,开教学会议,陈老师说:“把字写好是你的本分,但教什么、怎么教才是‘蒲公英’教学的重点。”因此,“蒲公英”的教学计划实施之前,大家都需要备课甚至说课。后来有了标准教材,教学对象除了中小学书法教师,主体变成中小学生,且需录制教学视频,对于教惯了大学生的团队成员而言,又是新的挑战。我记得打趣说,自己面对镜头的能力太差,恐怕得去表演系进修一下。看起来都是琐事,对教学团队却也是业务能力与个人素质的不断进化,这些都离不开陈老师的严格督促与引领。身兼学生与教师两种身份,我从中看到的是陈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本心。
十年里,“蒲公英计划”在地域上也不断拓展。受陈老师和理事会的指派,我先后五次入疆,一次进藏。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没有自信读书破万卷,但和古人相比,行万里路倒是真的。在此过程中,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交到了朋友。这也是因为“蒲公英”的公益性质带来的意外收获。
——周振
◆我是2018年开始参与“蒲公英计划”教学活动和《书法课》教材撰写。这几年先后在河北雄安、宁波慈溪、西藏那曲、绍兴柯桥、省直机关工会等地开展“蒲公英”教学,感触颇深。学员从10多岁到60多岁不等,有功力颇深的专职书法工作者、书法爱好者、非专业的中小学书法教师,还有完全没有基础的初学者,他们的知识结构完全不同,如何能在一期(几天时间)甚至一堂课内讲授对各个层次的学员都有益,都能被他们理解接受的“蒲公英”理念和教学内容,并使他们爱上书法,愿意传播“蒲公英”精神,继而激活“蒲公英”们以美育为目标的“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社会功能,对于教师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事情。这一有教无类的方式与院校专业教学迥异且更具难度,教师不仅需要全面、扎实的专业实践水平和理论素养,还需具备更大格局、更为灵活多元且以审美居先的教学方法,以及更具感染力的教学态度。每次我都是严阵以待,反复调整上课内容。
——元国霞
◆能够参与到“蒲公英计划”中来是幸运的,参与即成长。这里有导师的引领、团队的支持,这里有学术的探讨、技能的研究,这里有公益的传播、心灵的“静”化。在嘈杂的书法界里,能有这样一篇净土可以引发思考、激发热情,可以带着学术的信仰不断践行美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蒲公英计划”已走过十年春秋!十年,只是开始。随着时代的步伐,她将孕育更多有情怀的书法种子不断传播“蒲公英”的精神,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和书法教学艺术,让更多的人成为审美居先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梁锦波
◆能够加入“蒲公英计划”成为教师团队的一员我倍感荣幸。去年7月根据蒲公英教学团队的安排有幸参与了浙江绍兴、西藏那曲、杭州美术职业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蒲公英计划”的公益培训授课,感受了“蒲公英计划”的教学理念以及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之前按陈老师要求,每位老师都能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这也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之前的很多书法培训班都是以教师点对点、面对面进行课堂示范为主,而花大量的时间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学习交流,也使我得到了一次教学相长的机会。
——马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