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艺术对于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特别项目启幕
■偲琪
9月30日,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于浙江美术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由来自全球十数个国家的60余名艺术家/团体所组成的参展艺术家名单。同日,三年展特别项目“净因 | Pure Reason”计划在杭州博物馆开幕。
本届三年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杭州博物馆承办,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德英基金会支持。拟定于10月18日在浙江美术馆向公众开放,展期至12月4日,特别项目“净因 | Pure Reason”计划(展期:9月30日-12月4日)先行亮相并将同期闭幕。
本届纤维艺术三年展主题为“缓存在/Being Theoria”。这是经2013年“纤维,作为一种眼光”、2016年“我织我在”和2019年“无界之归”三届洗礼后的延续与发展。面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的复杂境遇,展览总监应金飞、艺术总监施慧携手总策展人刘畑,联合策展人刘益红、应歆珣、龙星如、王洪喆,以及来自全球十数个国家的艺术家/团体:安·汉密尔顿(美国)、安奈特·梅莎热 (法国)、康斯坦萨·皮娅(智利)、Raqs媒体小组(印度)、娜塔丽·吉伯特 (德国)、手冢爱子(日本/德国)、爱丽丝·凯特(英国)、支勒维纳·康匹纳(立陶宛/美国)、依凡娜·弗兰克(克罗地亚/德国)、何锐安(新加坡)、陈界仁(中国台湾)、陈哲、郭城、黄燕、廖斐、刘国强、娜布其、童文敏、赵要、郑波等,在中国杭州第四次开启关于“纤维”与“艺术”的因缘际会。
织一张千丝万缕的星云宏图
策展团队将“纤维”视为一种世界的基本结构与人类思想的原型现象——我们不断发明与周遭世界打交道、取诸万物的“纤维”方法:树皮做纸、蚕丝织锦、葛覃制布、羊毛制毯、蒲草成席、竹编造物……也不断以“纤维”的方式描绘、理解世界,无论是世界的构造:组织、系统、网络、经纬、线索,世界的色彩:红、绿、紫、绛、缁、绯、素、绚;世界的复杂性:纠结、缠绵、缱绻、绸缪、缥缈、纷繁;以及我们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思)维、(情)绪、缅(怀)、缘(分)、(演)绎……
在三年展的实践中,前者以一场持续性的,结合了行走、调研、拍摄,名为“万物·纤维因缘”的“纤三田野”项目而展开;后者则是通过先导项目《纤维九讲》针对《说文解字》中汉字的糸部(绞丝旁)系统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尝试回返文明源初的世界理解。
经由来自纤维本体给予的感知,本届三年展试图提出对于“艺术”的重新理解:“艺术”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尚未定型的“缓存在”。英文标题“Being Theoria”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theoria”(静观/沉思),强调“前-理论”、未固化的思考,并尝试以此回应于传统中强调制作的技术-艺术和当下强调参与、介入的实践性艺术——poesis(techne)/praxis/theoria这三者来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作“三种活动”的区分。
由以上的思考出发,本届三年展策展组从工作伊始便将自己定义为“编织者”,邀请艺术家加入、建立连线,并组建由学者、研究者、写作者贾勤、龙奕瑭、结绳志(曾毓坤、安孟竹、王菁、叶葳、林子皓)、刘嘉琛、孔煜也等组成的特邀研究员网络。
从策展理念出发,本次展览空间不设板块,而是以若干“线索”的形式串联全场:文(文字/文明),绪(情绪/思绪),线(轨迹/线条),织(劳作/身体),网(网罟/互联),结(记事/神话),综(纷纭/繁复)……这些线索彼此交缠“纽结”于空间之中,呈现为若干个供人停留、沉思的“缓存空间”。单件作品、作品之间若星辰、星座般反复相连,最终逼近一张千丝万缕的星云宏图。通过对艺术元概念的多维回返与思考,“缓存在”聚焦普遍物性与悟性的梭式交织,试图厘清艺术与世界的无形联系,并回应疫情年代延迟暂缓、退而结网的常态。
传承“纤维”本义中蕴藏的历史财富
浙江美术馆作为四届同地的主场馆,将以群展形式呈现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创作者对于纤维与艺术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参展艺术家们所具有的时代敏感性和创作体悟,传承“纤维”本义中蕴藏的历史财富,放诸今天的社会生活之中,用艺术的方式为时代提案。
与此同时,本届三年展特邀杭州博物馆联合打造特别项目“净因 | Pure Reason”计划,尝试将其建构为一个与杭州这座城市交融的城市项目、更多市民亲和的公共项目,也是三年展自身探索边界的实验项目。计划基于项目发生地杭州博物馆户外的五代北宋时期净因寺石塔遗迹展开,邀请艺术家根据位于杭州市中心的吴山(粮道山)上,杭州博物馆红线范围之内的室外空间(环绕净因寺石塔遗迹)以及博物馆内的公共空间,进行在地创作。
除此之外,艺术家爱丽丝·凯特发起的公共项目“缝一棵树”也于2022年国际劳动妇女节与植树节前夕启动,反响热烈。该项目在全球邀请每位参与的观众动手用线缝制“一棵树”,此次在杭州的市民所缝制的小树,将在三年展现场与世界各地的其它“树木”团聚,共同织出一片集体的“森林”。同时,在三年展期间,还将有“一吨续水池计划”、“日常植造 Un&On”、“生长的房子”等公共项目与活动陆续与观众见面。
此外,本届三年展也将在展览期间开设系列讲座与论坛,由总策展人刘畑与纤维研究学者许嘉共同召集,延展“缓存在/Being Theoria”的主题线索,分别以“纤维之为世界观”、“万物·纤维因缘”、“纤维式感知”、“织那张网”、“技术·革命·歌谣”、“结绳故事绘”为议题,邀请本届策展人、参展艺术家、研究员与全球知名的思想家如蒂姆·英戈尔德、张文江、雷德侯、赵丰、约翰·杜伦·彼得斯、丽莎·帕克斯、吴雅凌等共同研讨,从多个维度针对人类思想之原型与普遍隐喻的“纤维”进行讨论和探索,钩沉文明之诸线索。
杭州,横贯亚欧大陆且地处“丝绸之路”文明历史东端,位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于1986年创建的“万曼壁挂研究所”则是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源地。自2013年起,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在杭州发起举办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以织物这一与人类历史相伴的造物媒介作为主角而进行艺术探索,除了向传统手工艺表达敬意和推进传承,也致力于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目前,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已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纤维艺术领域的一流艺术品牌,也为杭州这座艺术之城注入动态且持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