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6版:设计

文章导航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作为一门艺术,人们常常将建筑类比为其他门类的艺术,比如说:“建筑是光的雕塑。”相对而言,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建筑就像放大的巨型雕塑。只不过这个雕塑是有空间的,人可以在空间里活动,阳光和风可以进进出出。

  但大家听得最多的那句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该怎么理解呢?建筑是无声的,而音乐,则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呀。

  其实呢,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类比源于古希腊神话。相传音乐之神俄尔甫斯是太阳神阿波罗和掌管史诗的缪斯女神卡利奥佩之子。阿波罗给了他一张七弦琴,卡利奥佩教他如何弹奏。长大后,俄尔甫斯的七弦琴琴技神乎其神,无人堪与匹敌,以至于他的琴声一起,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他琴声的魅力。

  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一书中,记载了俄尔甫斯为动物们弹奏七弦琴的故事。那曼妙的琴声不仅深深地感动了飞禽和走兽,甚至连树木和山石听了,也被他音乐的力量所感染,伴随着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排列组合,渐渐形成了各种建筑。琴声一停,建筑也建成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便凝固在这些建筑之上,化作了比例和韵律。

  这真是一则绝美的神话传说。受此启发,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描述建筑与音乐关系的论断:“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到了19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霍普德曼紧随其后补充道:“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对于建筑与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他那皇皇巨著《美学》中进一步指出:“实际上,这两种艺术都依赖各种比例关系的和谐,而这些比例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数。”正是基于数的和谐,建筑与音乐的对极性被打破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一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我国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建筑师、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在节奏、韵律、构成形式和感受等方面都与音乐有相通之处,他在《建筑和建筑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我们若是将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例如有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是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就像‘柱,窗;柱,窗;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就有点像‘柱,窗,窗;柱,窗,窗……’的圆舞曲。若是一柱三窗地排列,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在垂直方向上,也同样有节奏、韵律,北京广门外的天宁寺塔(图1)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由下看上去,最下面是一个扁平的不显著的月台;上面是两层大致同样高的重叠的须弥座;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坐。平坐上面是一圈栏杆,栏杆上是一个三层莲瓣座,再上去是塔的本身,高度和两层须弥座大致相等;再上去是十三层檐子;最上是攒尖瓦顶,顶尖就是塔尖的宝珠。”有趣的是,他依照对天宁寺塔的纵向分析得出的层次和高低不同的比例,甚至谱写了一小段曲子。他强调说:“我们大致(只是大致)可以看到(而不是听到)这样一段节奏。我在这里并没有牵强附会。”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设计 00046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22-10-01 24849303 2 2022年10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