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这件事
■王永林
《书画记》一书为清初徽州人吴其贞所撰之读画笔记,其读画、鉴画、藏画及交游,皆详录之,卷二所载一则,颇为有趣:“关仝晴冬寒林图绢画一幅。画寒林峭壁,有险绝之势。画法苍秀,盖作小劈斧皴,为仝之妙画。以上二图(另一图为米元晖云山图纸画一卷)向在溪南,近为李周生得之。约余往观,忽骤雨倾盆,山水陡长,到梅林桥时桥已漂去,势如山崩。余急买舟渡去,至返渡时,雨霁水消,复有畏渡之心。舆夫曰:‘去时水高一丈,不以为畏,今来时水消有半,何复畏耶?’余曰:‘然矣,去时心在画而忘于水,来时心在水而忘于画,故不畏前而畏后也。’时辛巳四月二十七日。”吴其贞痴于书画鉴藏,由此可见一斑。
曾有人说:收藏这件事,说好听一点,是一种爱、是善、是文化、是理性、是智慧、是人类高雅进步的生命行为;然而,说收藏是欲、是瘾、是病、是怀旧者的梦、是傻子的游戏,也没有什么不对。
周作人则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此言虽未说书画,我觉得其意相同。如此这般来说收藏,虽谈不上“高、大、上”,但还是颇为贴切的。
于我而言,读书、喝茶、饮酒、游历、访友是轻松惬意的闲适之事,作文述事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而书画鉴藏则是一份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聚精会神才能完成的工作,否则痛苦便会随之而来。所以,书画鉴藏始终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因为平生最快乐之事可以由此而生,平生最痛恶之事也可能会由此而来,且还会牵扯到极多的人与事,故其是爱、恨间之事耳。
至于书画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收藏书画?我借沈从文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我的认识。沈先生的这段话,虽也不是专门在谈书画,但其文字所表达出的意思,却是可以用来谈书画与书画收藏的,因为先生之所谈与我之设问,皆是言中华之文脉。当然,用这段话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全面,因为,只注重了精神性,而忽略了财富性,但书画的财富性是由精神性决定的,故这一回答,我认为是完满的,富有哲理的:
“万千人在历史中而动,或一时功名赫赫,或身边财富万千,存在的即俨然千载永保……但是,一通过时间,什么也不留下,过去了。……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的东东西西,却成了唯一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因之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隔的情感,千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书画之鉴藏,古已有之,只是今日更为繁盛,更为普及,更为热闹。论鉴与藏,古、今并无多大差别;而论其功能与手段,则古与今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再有,就是参与的人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参与书画鉴藏者,文人士大夫、皇室官宦为主要力量,偶尔也有富裕的儒商巨贾参与其中,总体来说是小众行为,精英的游戏;功能则以“成教化、助人伦”、怡情悦性为主要目的,以对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欣赏、理解来体现个人的品味,是花钱买雅兴;财富的功能,礼品的功能,则为辅。而今天,参与书画收藏的人,是上至官、下至民,文人商贾与贩夫走卒,有知与无知,巨富与温饱皆跻身于其中,收藏已成为文化精英、财富精英与普罗大众共同的“事业”;且都以财富的功能为主旨,使其成为投资品,有些已类于现代金融产品了,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重点着眼于投资回报率与风险的管控,大多是希望借此发财致富;同时礼品的功能也被更加突显了出来,成为官商交易的一个重要工具,号称“雅贿”;反而怡情悦性的功能,对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欣赏与理解,变成了附庸风雅而已,“成教化、助人伦”之功能几被忘却矣。交易的手段,也从小众间友朋私下相互交洽,变成为公共市场性的行为。因此,鉴藏与投资共同行为中的“鉴”,在当今变为十分敏感、非常有热度的话题,因为真、伪有时会关系到收藏、投资者财富的有、无。
在收藏圈中经常会听人说:“真东西自己会说话。”其实,假东西自己也会说话。但最为关键的却在于,不是它们会说话,而是你是否能听得懂它们说的话。这就要求你必须先学懂这些语言,比如真东西说的是标准语言,假东西说的是各地方言,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语言天赋,并勤奋地学会这些语言,而且不断地深入到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中去实践应用,使自己与他们(它们)交流无碍。到这时候,你才有资格告诉别人说:“真东西自己是会说话的。”因为,你听到了,也听懂了。而没有掌握这些语言的人,则仍然是听不懂的,和没听到是一样的。
再有,只学会了标准语言的人,却未必能听懂方言,何况还是各地方言。所以,只懂标准语言的人,即使你是标准语言方面的专家,也千万不要去乱猜各地方言,否则会笑话百出,害人害己。有时听画家们谈中国书画的“笔墨”也是一样,明了工细规整画笔墨的人,未必能理解得透写意画的笔墨,反之亦然;非要强作解人,则多失之偏颇。故,从事书画鉴赏的人,视野宽博,不以自己的好恶为鉴赏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就会错“杀”无辜,真假颠倒,美丑错位,更不要说体悟画者之“笔墨修养”了。所以,真正的书画鉴赏家,最大的本领是能识别不同书画风格的至高境界。这既需要明了书画境界的高低,也需要包容书画风格的多样。这也就可以解释书画鉴定家,虽以自身具备书画功底为最好,但一般的书画家却未必能够胜任鉴定书画工作这样的一个规律。术业有专攻也。
关于鉴赏之道,王季迁先生在《题画杂录》中有段话说得好:“鉴画须劣画中辨其真,佳画中识其伪,始为能事。今以评断严格,稍不愜意,即以伪品目之,犹非真鉴赏之道。”然,真鉴赏之道,何其难哉!金钱资本与见识、修养、天赋,乃至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缺一难成事也。